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把综合安全观融入军队思想政治教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综合安全观内涵丰富,是适应时代发展对我国国家安全问题的新概括。在新世纪新阶段,把综合安全观融入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在融入过程中,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参与性、实效性。
作者
曹华
邹敏
姚正荣
机构地区
陕西西安第四军医大学
河北保定
重庆警备区政治部干部处
出处
《工会博览(理论研究)》
2011年第9期45-47,共3页
A View of Labour Unions
关键词
综合安全观
概括
重要意义
途径
分类号
D261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8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185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6
1
刘从良.多元化威胁要求中国军人树立新国家安全观[N].解放军报,2008-07-15.
2
军事科学院军队政治工作研究中心.论树立综合安全观[N].解放军报,2010-01-19(7).
3
杨东录,郭耀武,夏天.
综合安全观研究[J]
.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11,24(1):99-101.
被引量:3
4
胡锦涛.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5-01-18.
5
陈曙光.
思入时代深处,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J]
.高校理论战线,2010(1):33-36.
被引量:15
6
刘从良.多元化威胁要求中固军人树立新国家安全观[N].解放军报.2008-07-15.
二级参考文献
8
1
孙麾.
批判性论辩的科学价值──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视角[J]
.哲学研究,1997(6):4-9.
被引量:4
2
军事科学院军队政治工作研究中心.论树立综合安全观[N].解放军报,2010-01-19(7).
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56年.第459页.
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1页.
5
.《毛泽东选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79、816页.
6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7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19页.
8
《江泽民文选》第3卷,第139、143、143、144、144、145、383—391、373、373-375、375-377、377-378、381、388、395、151-152、286、286、206-207、154、155页,人民出版社2006年8月第1版
共引文献
185
1
胡江华,朱天济.
从矛盾视角看高职思政理论教育的困境[J]
.中国成人教育,2007(16):86-87.
2
陈思坤.
论大学生责任教育的重要性与着力点[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8,24(1):110-112.
被引量:1
3
岳爱臣.
论课程教学的素质教育目标[J]
.教育探索,2008(2):35-36.
被引量:1
4
李继玲,王萍.
技工学校加强荣辱观教育的思考[J]
.文教资料,2008(11):103-104.
5
陈艳.
科学发展观与高校学生管理理念的创新[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3):70-73.
被引量:21
6
张振平.
对高校弘扬雷锋精神的几点思考[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9(3):99-102.
被引量:21
7
戴树根.
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制约因素及提升途径[J]
.理论月刊,2005(7):158-160.
被引量:13
8
沈昕,凌宏彬.
应注意把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解决大学生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8):68-70.
被引量:8
9
陈雪凤,韩碧娥,王明旭,王海江.
医学生诚信状况调查研究及对策分析[J]
.中国医学伦理学,2005,18(4):88-90.
被引量:7
10
黄建顺.
“大学生全面发展”目标及其实现——兼论思想政治教育、素质教育与高等教育的关系[J]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9(4):97-100.
被引量:7
1
张蕴岭.
综合安全观及对我国安全的思考[J]
.当代亚太,2000(1):4-16.
被引量:18
2
王静.
全球化时代的综合安全观[J]
.商业文化(学术版),2012(5):332-332.
3
古祖雪.
联合国改革与国际法的发展——对联合国“威胁、挑战和改革问题高级别小组”报告的一种解读[J]
.武大国际法评论,2006(2):8-47.
被引量:6
4
孟祥玲.
论新安全观的特点[J]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8(4):71-77.
5
田甲方.
树立综合安全观[J]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10(6):30-30.
6
现代人应树立“综合安全观”[J]
.江苏安全生产,2008(3):6-6.
7
汤家玉.
意识形态安全的内涵及其特点[J]
.经济研究导刊,2013(20):245-246.
被引量:1
8
赵彦朝.
树立综合安全观 扎实抓好安全稳定工作[J]
.政工学刊,2012(12):67-68.
9
杨万明.
论综合安全观[J]
.国际问题研究,2005(4):1-5.
被引量:10
10
王鹏远,俞红,孙英.
综合安全观视角下的国家文化安全威胁与对策思考[J]
.经济研究导刊,2011(36):8-9.
工会博览(理论研究)
2011年 第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