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产业特征的比较研究——基于皖江与长三角区域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的出台,使得皖江城市带与长三角地区的联系更加紧密。为了判断和分析皖江城市带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文章通过采用产业结构相似系数法以及产业梯度系数,对皖江城市带与长三角地区的产业特征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两者间的差距,进而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作者
程尔聪
李光龙
机构地区
安徽大学经济学院
出处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0-36,共7页
Jiang-huai Tribune
基金
安徽省软科学重大项目"泛长三角区域科技合作发展研究"(09030503002)
关键词
皖江城市带
长三角
产业特征
分类号
F061.5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114
同被引文献
78
引证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14
参考文献
7
1
苏东水.产业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
周振华.产业结构优化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27-28.
3
王文森.
产业结构相似系数在统计分析中的应用[J]
.中国统计,2007,22(10):47-48.
被引量:35
4
安徽省统计局.安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2002、2003..
5
浙江省统计局.浙江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
6
江苏省统计局.江苏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0-2004..
7
国务院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EB/OL].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0-01/21/content_12851189.htm.新华网,2010-03-12.
共引文献
114
1
唐志祥.
对金融支持安徽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J]
.乡镇经济,2004,20(7):20-21.
被引量:1
2
廖玉平.
建筑业产业结构调整战略研究[J]
.建筑经济,2005,26(3):5-9.
被引量:13
3
曹荣庆.
行政区划与经济区划的博弈与均衡——浙江省金华市对长三角经济圈发展战略的回应[J]
.上海经济研究,2005,17(3):66-70.
4
许信旺.
安徽省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J]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5,21(2):96-98.
被引量:12
5
朱方林,马康贫.
坚持科学的粮食生产观 保障江苏省粮食长期安全[J]
.江苏农业科学,2005,33(3):8-11.
被引量:2
6
张丽华,范洪辉.
论洞庭湖区产业发展策略[J]
.湖南商学院学报,2005,12(1):25-28.
7
魏翔.
基于博弈分析的旅游企业价格行为优化度评价[J]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6(6):37-40.
被引量:2
8
李文.
税收政策对产业结构变迁的影响:需求角度的分析[J]
.税务与经济,2006(1):7-11.
被引量:3
9
潘晓飚,冯春梅,莫云彬,陈海平.
杨梅果酒果浆发酵技术研究[J]
.浙江农业学报,2006,18(2):103-105.
被引量:5
10
叶华慧,章艳,骆天勇.
浅析浙江省中华鳖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
.华东森林经理,2006,20(2):82-86.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78
1
陈永国,马丽慧.
基于产业梯度系数分析的京津冀工业分行业的发展取向[J]
.生产力研究,2004(1):111-113.
被引量:23
2
彭兰,冯邦彦.
基于梯度转移理论的广东省产业转移研究[J]
.江苏商论,2009(8):128-130.
被引量:10
3
赵奕.
安徽家电业的积聚效应[J]
.中国品牌,2007,0(9):96-97.
被引量:1
4
管顺丰,胡树华.
产业创新组织结构模式及实证研究[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4,26(4):117-120.
被引量:4
5
姚芳,周密,孙林岩.
偏离-份额法的修正及中国工业竞争力分析[J]
.软科学,2005,19(6):28-30.
被引量:55
6
李松志,骆华松,武友德.
珠江三角洲与其外围区域产业梯度比较及优化探讨[J]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6,22(1):78-83.
被引量:5
7
曹树生,黄心诚.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因素[J]
.甘肃农业,2006(3):39-39.
被引量:6
8
谷人旭,李广斌.
区域规划中利益协调初探——以长江三角洲为例[J]
.城市规划,2006,30(8):42-46.
被引量:16
9
史春云,张捷,高薇,杨旸.
国外偏离—份额分析及其拓展模型研究述评[J]
.经济问题探索,2007(3):133-136.
被引量:153
10
陈柳钦.
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产业集群理论综述[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0(3):42-48.
被引量:17
引证文献
7
1
曹言红.
皖江城市带产业结构分析与协调发展研究[J]
.温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3(6):40-47.
被引量:4
2
曹言红,郁玉兵.
皖江城市带工业结构特征及优化路径[J]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1(6):49-54.
3
刘晴,郑基超.
我国出口产业转移中的贸易成本效应——基于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的分析[J]
.产业经济研究,2013(1):52-59.
被引量:3
4
贺玉德,白士强,高静娟.
河北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路径研究——基于改进产业梯度系数的视角[J]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3,13(4):84-86.
5
刘亮,洪建国.
长江中游城市群各组成主体产业比较分析[J]
.城市观察,2015(6):77-85.
被引量:2
6
陈磊,陈宇阳,陈文宽,何格,杨春.
四川盆周山区农业产业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以广元市为例[J]
.广东农业科学,2016,43(5):186-192.
被引量:4
7
张丽丽.
皖江示范区产业趋同及协调发展实证分析[J]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2019,19(2):60-67.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4
1
韦辉.
皖江城市带区位商实证分析[J]
.商,2013(15):236-237.
2
刘芳,赵奎.
中部地区三大城市群产业竞争力实证研究[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1(6):12-15.
3
许德友.
中国出口型产业转移——基于时间-空间-行业的分析[J]
.国际经贸探索,2015,31(8):54-64.
被引量:8
4
程广华,魏超.
皖江经济带产业结构SSM分析[J]
.皖西学院学报,2015,31(6):52-58.
5
王筱欣,张玥.
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3个核心城市产业结构相似度与优势度比较分析[J]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7,30(3):30-37.
被引量:7
6
谭启英.
长江下游城市群农业产业结构的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7,38(7):178-182.
被引量:3
7
白孝忠,孟子贻.
中三角城市群产业同构性评价及协同发展分析[J]
.商业经济研究,2018(7):149-152.
被引量:11
8
张丽丽.
新时期皖江示范区产业承接与创新升级的现状及内在问题分析[J]
.对外经贸,2019,0(7):70-74.
被引量:1
9
张萍,张倚铭,唐娅,郑清,权秋梅,黎云祥.
广元市土地利用类型及社会经济因子对河流水质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2020,48(20):52-56.
10
屈波,柴瑞杰,况福虹.
四川盆周山区生态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综述[J]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20,40(4):101-106.
被引量:3
1
耿娜娜,徐晓玲.
中部地区产业同构及对策分析[J]
.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09(8):18-19.
被引量:2
2
戴维纳,曾峰,胡国柳.
中部地区产业同构测度实证分析[J]
.当代经济,2016,33(2):120-121.
被引量:2
3
卜佳.
宁夏与沙特阿拉伯的产业互补性分析[J]
.宁夏工程技术,2014,13(3):271-274.
4
张立伟,王有邦,王成新.
山东半岛城市群产业结构的比较测度[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4(3):62-64.
5
虞晓芬,黄适.
杭宁绍嘉地区产业同构化透视[J]
.浙江经济,1991(8):39-42.
6
李学鑫,苗长虹.
城市群产业结构与分工的测度研究——以中原城市群为例[J]
.人文地理,2006,21(4):25-28.
被引量:77
7
曹再兴,罗能生,黄艳艳.
我国区域创新同构的实证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6(20):32-36.
被引量:2
8
陈群元,宋玉祥.
长株潭“3+5”城市群产业结构的比较测度[J]
.经济地理,2009,29(1):119-123.
被引量:18
江淮论坛
2011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