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浅谈民事诉讼证据失权制度
被引量:
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法证据的若干规定》颁布后,举证时限制度在我国得以建立。作为举证时限制度的核心和法律后果的证据失权制度,由于其适用过于严格,极易侵害当事人的实体权利。并且证据失权的相关制度,诸如审前程序、答辩失权、法官释明以及强制律师代理制度并不完善,其可操作性受到质疑。为此,有必要对证据失权进行改造,同时探索举证时限制度的其他惩戒方式。
作者
洪文海
机构地区
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人民检察院
出处
《福建法学》
2011年第3期33-37,共5页
关键词
举证时限
证据失权
实体权利
费用制裁
分类号
D915.13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5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105
同被引文献
9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2
1
李浩.
举证时限制度的困境与出路——追问证据失权的正义性[J]
.中国法学,2005(3):152-164.
被引量:106
2
黄松有主编,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民事诉讼证据司法解释的理解与适用[M]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
二级参考文献
15
1
张卫平.
论民事诉讼中失权的正义性[J]
.法学研究,1999,21(6):37-46.
被引量:112
2
宋冰编.《读本:美国与德国的司法制度及司法程序》[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210页.
3
[日]中村英郎.《新民事诉讼法讲义》[M].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209页.
4
黄松有.《民事诉讼证据司法解释的理解与适用》[M].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第177页,第233页.
5
江伟 孙邦清.《对我国举证时限制度确立的反思》[A].何家弘主编.《证据法学论坛》(第六卷)[C].中国检察出版社,2003年版.第102页.
6
[德]狄特·克罗林庚.《德国民事诉讼法律与实务》,刘汉富译[M].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379页.
7
[德]尧厄尼希 周翠译.《民事诉讼法》(第27版)[M].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155页,第157页.
8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诉讼证据规则(修改稿)》[Z].,2000年9月27日..
9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问题的规定(讨论修改稿)》[Z].,2001年7月6日..
10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征求意见稿)》[Z].,2001年10月30日..
共引文献
105
1
周艳波.
论秘匿特权的程序保护[J]
.民事程序法研究,2019(1).
2
李大扬.
民事审判监督程序中检察机关对新证据的查证与运用[J]
.证据科学,2023,31(1):22-38.
被引量:1
3
钟燕茹.
对我国民事审前程序现状的思考[J]
.广东经济,2017,0(4X):221-221.
4
王春.
中国举证期限制度的立法缺陷及完善[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1(2):125-129.
被引量:1
5
刘京蒙.
检察机关办理民事申诉案件新证据的审查与运用[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0,26(4):84-86.
6
李丽.
论民事司法中的“协同主义”[J]
.法制与社会,2006(24):161-162.
7
赵振江.
民行申诉案件新证据的司法判定[J]
.天津法学,2009,25(S1):30-31.
8
赵洪梅,毕守国,汪闻敏.
人民检察院民事调查权研究[J]
.法制与社会,2007(2):349-350.
9
赵信会,严峻.
我国民事诉讼庭前程序的内容及其修改[J]
.人民司法,2005(9):54-57.
10
汤维建,郭士辉.
2005年民事诉讼法学学术研究回顾[J]
.法学家,2006(1):93-96.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9
1
关保权,吴行政.
庭前证据交换规则在我国的确立及证据失权问题研究[J]
.人民司法,2001(9):22-25.
被引量:6
2
李浩.
举证时限制度的困境与出路——追问证据失权的正义性[J]
.中国法学,2005(3):152-164.
被引量:106
3
肖建华,任玲.
论证据失权的救济——兼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43条[J]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06,18(3):18-23.
被引量:14
4
潘伟明.
我国民事证据失权制度的反思与重构[J]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8(5):38-40.
被引量:1
5
张洪铭.新民诉法中举证时限制度的思考[N].人民法院报,2012—11 —21(第 7 版).
6
吕冰心.中美律师行业的六大差异[EB/OL].(2007-10—12)[2013 —05 —21], http://www. legaldaily. com. cn/zbzk/2007 —10/12/content_716384. htm.
7
吴坤.
对我国证据失权制度的探析及完善[J]
.法制与社会,2007(11):364-365.
被引量:1
8
张熙睿.
论民事诉讼法修改草案中的证据交换与接收制度[J]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2(5):104-108.
被引量:1
9
汪宏.
民事诉讼证据失权制度的缺陷和完善[J]
.法制与经济(中旬),2011(9):237-238.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3
1
李坤.
浅析大陆法系民事诉讼中证据失权制度——兼论我国证据失权制度的构建[J]
.知识经济,2013(15):14-15.
2
彭幸.
规制逾期举证行为的程序设计[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2(1):31-36.
被引量:1
3
杨亚南.
民事诉讼证据失权制度刍探[J]
.现代妇女(理论前沿),2014(7):131-132.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2
1
张金翠.
我国证据失权制度的比较法探析[J]
.知与行,2018(3):74-78.
2
王尧磊.
民事赔偿制度约束逾期举证行为[J]
.法学(汉斯),2021,9(1):179-184.
1
包秀露.
举证期限该如何“限”——走出举证期限制度适用的困境[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5,0(6):135-136.
2
习会会.
论我国民事举证时限制度的完善[J]
.经营管理者,2009(12X):288-288.
3
李浩.
举证时限制度的困境与出路——追问证据失权的正义性[J]
.中国法学,2005(3):152-164.
被引量:106
4
夏先华.
我国举证时限制度的现实困境与完善路径[J]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15,0(6):137-143.
被引量:1
5
赵洪方.
我国举证时效制度之检讨[J]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16(2):26-32.
被引量:1
6
陈娴灵.
民事诉讼答辩失权浅析[J]
.律师世界,2003,0(10):33-35.
被引量:2
7
盛蓓.
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的功能及制度完善[J]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4):309-312.
8
郭栋.
诉讼时效抗辩权的法官释明问题探讨[J]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5(5):77-85.
被引量:1
9
郭栋.
诉讼时效抗辩权的法官释明问题探讨[J]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2010,25(5):46-55.
被引量:1
10
曹会玲.
试论我国的法官释明权[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2):56-57.
福建法学
2011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