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林庚30年代诗歌的“画面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林庚20世纪30年代的新诗富于"画面感",这来自于诗歌画面意象、色彩、切换与流动艺术的运用。意象上,林诗借助意象现代性的象征含义以古典画面酝酿出现代性阅读体味;色彩上,林诗凭借色彩的暗示性拓展了诗歌的深层次涵义;切换与流动上,林诗展现出独特的诗思跳跃、流转过程。
作者
高博涵
机构地区
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9期54-58,共5页
Journal of Leshan Normal University
关键词
林庚
30年代
新诗
画面感
分类号
I207.25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1
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16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9
1
陆红颖.
论30年代林庚诗作的中晚唐风调——兼与林庚诗论的“盛唐气象”比较[J]
.中国文学研究,2007(3):90-92.
被引量:1
2
孙玉石.
也说林庚诗的“晚唐的美丽”[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4(4):134-135.
被引量:3
3
陆红颖.
一只蝴蝶千载飞——林庚诗中“蝶”意象的文人寄托渊源[J]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06(1):37-39.
被引量:1
4
孙玉石.
"相见匪遥 乐何如之"——林庚先生燕南园谈诗录[J]
.新文学史料,2005(1):161-169.
被引量:7
5
孙玉石.
论30年代林庚诗歌的精神世界[J]
.中国诗歌研究,2002(1):196-219.
被引量:6
6
张玲霞.
“古园”之“爱”——林庚清华时期的诗歌创作[J]
.诗探索,2000(1):66-71.
被引量:1
7
王晓生.
徘徊在现代与古典之间——论林庚的诗[J]
.诗探索,2000(1):80-87.
被引量:2
8
龙清涛.
论林庚早期自由诗[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0(3):166-184.
被引量:4
9
(德)莱辛著,朱光潜.拉奥孔[M]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二级参考文献
11
1
林庚.
盛唐气象[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58,4(2):89-99.
被引量:56
2
臧棣.
现代诗歌批评中的晦涩理论[J]
.文学评论,1995(6):16-28.
被引量:22
3
柯可.杂论新诗[J].新诗,1937,2(3).
4
冯文炳(废名).谈新诗[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5
林庚.质与文--答戴望舒先生.新诗,1937,(4).
6
林庚.《无题之秋》序[M]∥朱英诞.无题之秋.上海:开明书店,1936
7
林庚.谈“千年水未青,一代人先改”.语言与文学(北平新生报副刊),1947,(47).
8
林庚.谈“高台多悲风”.语言与文学(北平新生报副刊),1948,(64).
9
陈子善编订,废名.论新诗及其他[M]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
10
龙清涛.林庚先生访谈录[J]诗探索,1995(01).
共引文献
16
1
姜会永.
行走在“边缘”——30年代林庚自由诗内容浅析[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7):3-4.
2
林娟.
春天里的荒芜——细读林庚《春天的心》[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4(9):125-126.
3
刘超.
民国文化格局中的平津知识界——一项基本性的翻案[J]
.社会科学战线,2008(8):88-98.
被引量:5
4
江锡铨.
新诗的形式美学建设与林庚的探索[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1(1):76-83.
5
陈学祖.
中国现代新诗诗人大学时期之唐宋诗词教育及其功能——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为例[J]
.美育学刊,2011,2(3):37-46.
被引量:1
6
孙玉石.
十五年来新诗研究的回顾与瞻望[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5(1):29-53.
被引量:12
7
王晓燕.
《沪之雨夜》细读[J]
.北方文学(下),2012(9):41-41.
8
李莹.
边缘的守持——以同题诗《夜》探讨林庚诗作的创作转向[J]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56-58.
9
夏小雨.
似曾相识的履声——论林庚的自然诗学[J]
.现代中文学刊,2015(5):81-88.
被引量:1
10
谢西娇,陈永兰,贾雨薇,胡颖颖.
论林庚新诗的审美意象[J]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16,34(1):8-13.
1
李光照.
在自省中寻找真实-对《红字》主要场景的叙事结构分析[J]
.平原大学学报,2002,19(3):18-20.
2
朱明宝.
论卞之琳30年代诗歌的审美追求[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1,16(6):35-41.
3
毕燃.
真实的白日梦——废名30年代诗歌浅析[J]
.群文天地(下半月),2012(2):55-56.
4
陈志宏.
说诚信百年契约[J]
.杂文选刊(下半月),2005,0(2):5-5.
5
具范.
生命的体验与沉思──论卞之琳30年代诗歌的思想发展[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17(4):56-60.
6
李濛濛.
20世纪30年代诗歌的散文化现象解读——以后期新月派和现代派为例[J]
.当代文坛,2013(4):92-95.
被引量:1
7
白玉.
一语天然万古新——再读《你是人间的四月天》[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4,0(11):24-25.
8
李倩.
从《老马》一诗中看臧克家与30年代诗歌流派的关系[J]
.文艺生活(中旬刊),2011(1):20-21.
9
张林杰.
都市视角:研究30年代诗歌的一个角度[J]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3(3):137-142.
被引量:1
10
具洸范.
试析卞之琳早期诗歌创作之风格[J]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8(1):24-28.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 第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