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追寻20世纪80年代的父亲形象——第四代美术家与第五代电影人的乡土情结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20世纪80年代关于性别的表达,使乡土现实中"父亲"形象成为中国艺术的独特印象,历史机遇让罗中立、陈丹青等第四代美术家成为中国画坛的核心人物,也让陈凯歌、张艺谋、田壮壮等成为第五代电影人的中坚力量。第五代电影对"父亲"的描绘与第四代美术家对"父亲"的摹写遥相呼应,这种巧合是一种不约而同的选择。无论在文化意义、社会内容还是艺术形式上,电影与绘画创作中的写实、怀旧、反思、批判成为文艺创作上的必然,这又与现代性的社会转型极为矛盾。于是,在艺术家的社会焦虑与全方位的影像造型中,父亲的形象却愈加鲜活起来。
作者 陈希 刘杨
出处 《艺术教育》 2011年第10期30-32,共3页 Art Education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5

  • 1倪震.北京电影学院故事--第五代电影前史[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2.
  • 2戴锦华.雾中风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47.
  • 3陈丹青.我与西藏组画[M].北京:中国今日美术馆出版社,2009.
  • 4水天中.关于乡土写实绘画的思考[J].美术,1984(12):55-57. 被引量:21
  • 5倪震.北京电影学院故事--第五代电影前史[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2:92.

共引文献35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