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欧阳修与北宋《春秋》学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在北宋初年治学风气由章句训诂之学向以己意解经的转变过程中,欧阳修无疑起着引领风气之先的作用。①欧阳修著述丰富,学术成就非常突出,时人就评价他"论大道似韩愈,论事似陆贽,记事似司马迁,诗赋似李白"。
作者
孙旭红
机构地区
江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文艺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23-127,共5页
Literature and Art Criticism
关键词
欧阳修
《春秋》学
北宋
治学风气
学术成就
司马迁
宋初
著述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57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3
1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M]文物出版社,1985.
2
王东.
宋代史学与《春秋》经学——兼论宋代史学的理学化趋势[J]
.河北学刊,1988,8(6):47-53.
被引量:8
3
孙旭红.
“《春秋》褒贬”与中国古代史学[J]
.历史教学问题,2011(3):76-80.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5
1
钱穆.《宋代史学的义理观念》,见杜维运、黄进兴.《中国史学史论文选集一》,台北:华世出版社,1979年,第404页.
2
杨向奎.《略论"五十凡"》,见氏著.《绎史斋学术文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216页.
3
宋·李方子.《资治通鉴纲目后序》,见朱熹.《朱子全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3501页.
4
唐·皇甫湜.《编年纪传论》,见李昉.《文苑英华》,北京:中华书局,1966年,第3876页.
5
罗炳良.
宋元义理史学的“致用”与“求真”[J]
.史学史研究,2008(2):15-18.
被引量:2
共引文献
7
1
王戈非.
论《资治通鉴》与《春秋》学的学术理路[J]
.原道,2023(1):102-117.
2
刘丽,张剑光.
《唐书直笔》与《新唐书》的书法探究[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1(1):99-104.
被引量:2
3
罗炳良.
宋元义理史学的“致用”与“求真”[J]
.史学史研究,2008(2):15-18.
被引量:2
4
孙旭红.
北宋《春秋》学中的史学思想[J]
.天府新论,2010(1):132-135.
被引量:1
5
刘丽.
领悟与实践:欧阳修、吕夏卿“春秋笔法”异同研究[J]
.史林,2010(5):75-83.
被引量:4
6
李峰.
论庆历之际的新春秋学及历史编纂[J]
.史学月刊,2013(1):104-118.
被引量:2
7
曹鹏程.
历史事实的重建与诠释:宋代义理史学再认识[J]
.史学月刊,2014(12):5-12.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57
1
顾永新.
《集古录跋尾》的文献学考察[J]
.文献,2001(1):129-143.
被引量:2
2
吴怀祺.
易学、理学和欧阳修的史学[J]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2(1):86-93.
被引量:7
3
陈光崇.
欧阳修的史学成就[J]
.社会科学辑刊,1982(1):83-90.
被引量:4
4
吴怀祺.
对欧阳修史学的再认识[J]
.史学史研究,1991(4):55-62.
被引量:6
5
欧阳修.欧阳文忠公文集[M]《四部丛刊》本.
6
欧阳修.欧阳修全集[M].北京:中国书店,1986..
7
章学诚.章学诚遗书[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
8
欧阳修.欧阳修全集[M].北京:中华书局,2001:618.
9
欧阳修.新唐书·五行志[M].北京:中华书局,1979.
10
欧阳修.欧阳修全集:卷70[M].北京:中华书局,2001.
引证文献
2
1
黄惠运,李锋.
疑古惑经与经世致用的史家风范——欧阳修的历史观与治史方法[J]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124-128.
2
黄惠运.
疑古惑经与经世致用的史家风范——欧阳修的历史观与治史方法[J]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38(5):99-103.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陈灵海.
“孔子诛少正卯案”在宋代的旅行 经典名案的援引与创生[J]
.中外法学,2024,36(3):784-800.
1
李庆龙.
《春秋》学对陆游爱国主义思想的影响[J]
.钦州学院学报,2013,28(9):22-26.
2
侯步云.
20世纪北宋《春秋》学研究现状述评[J]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7(3):328-330.
3
肖绍清.
说“编书热”[J]
.唯实,1999,0(6):68-69.
4
金生杨.
论苏轼的《春秋》学[J]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5(5):22-25.
被引量:1
5
何新文.
辑佚视角下的唐宋《春秋》学研究——读《唐宋〈春秋〉佚著研究》[J]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2(3):122-124.
6
程弘.
王禹儞和西崑体[J]
.文学遗产,1959(282):1-1.
7
武新明.
“梅妻鹤子”[J]
.文史月刊,2011(7):41-41.
8
司垚.
隐士写词咏春草[J]
.中华活页文选(小学版),2013(4):45-48.
9
姚春莉.
简论林逋诗风[J]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13(7):15-16.
10
张华林,宦书亮.
论董仲舒与汉代以《诗》决狱[J]
.文艺评论,2014(2):146-149.
被引量:2
文艺评论
2011年 第10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