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方证辨证与辨证论治关系探讨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近年来,对"方证"的研究逐渐成为中医药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专题,该专题之所以吸引众多学者的青睐,不外乎中医药界对中医经典学习的重视,尤其是对《伤寒杂病论》的重视,以及经典在指导当今临床时所显示出的生命力和实用性。二十多年来。
作者
戴红
赵厚睿
机构地区
湖北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中医诊断学教研室
出处
《中医研究》
2011年第10期3-5,共3页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al Research
基金
2009年度湖北省卫生厅中医药中西医结合科研课题(编号2008Z-Y04)
关键词
方证
方证辨证
辨证论治
分类号
R24 [医药卫生—中医临床基础]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7
参考文献
23
共引文献
304
同被引文献
27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27
参考文献
23
1
顾武军.应重视方证辨证规律的研究.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7,(10):4-5.
2
王阶.
方证对应与方证标准规范探讨[J]
.中医杂志,2002,43(7):489-491.
被引量:40
3
李慧.
方证对应学是中医的经验传承体系[J]
.中医药通报,2006,5(6):33-35.
被引量:1
4
李喜悦,张文生,王永炎.
蛋白质组学技术在方证相关理论研究中的应用探讨[J]
.中医研究,2007,20(3):1-2.
被引量:8
5
刘丽梅,陈琳,王瑞海.
对中医方证相应研究的思考[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7,13(6):406-407.
被引量:6
6
王燕平,孙明杰,周艳华,隋宇.
方证相应论解析[J]
.中医杂志,2006,47(11):875-876.
被引量:3
7
朱邦贤.
“方证相对”是中医辨证论治法则之魂[J]
.上海中医药杂志,2006,40(8):52-54.
被引量:60
8
叶纪平.
张仲景“方证相对”辨证思想的内涵及价值探析[J]
.国医论坛,1995,10(1):8-9.
被引量:3
9
刘公望.
论《伤寒论》的“方”与“证”(七)──兼谈“方证照合”是中医药理学的关键[J]
.天津中医学院学报,1994,13(4):35-39.
被引量:5
10
朱邦贤.
方剂辨证与方证规范化之我见[J]
.上海中医药杂志,1997,31(11):2-5.
被引量:43
二级参考文献
47
1
王阶,张兰凤,王永炎.
方证对应理论源流及临床研究[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4,6(4):13-17.
被引量:25
2
简军.
半夏泻心汤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60例[J]
.河南中医,2005,25(1):18-19.
被引量:11
3
李家邦,李瑛,熊国良,李学文,张翔,陈昌华,殷全荣.
肝阳化风证病理生理学基础的进一步研究[J]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2000,5(4):343-346.
被引量:12
4
危剑安,孙利民,吕维柏,诚炼,许铣,苏小游,黄霞珍,薛柳华,马赛那,那奥米.
中药系列组方治疗艾滋病生存10年以上病例报告[J]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5,20(3):1-3.
被引量:11
5
刘秀清,冯世纶.
《伤寒论》的方证体系初探[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5,1(4):50-52.
被引量:14
6
何克抗.
关于教育技术学逻辑起点的论证与思考[J]
.电化教育研究,2005,26(11):3-19.
被引量:116
7
刘渡舟.
方证相对论[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1):3-5.
被引量:118
8
衷敬柏,王阶,赵宜军,王永炎.
病证结合与方证相应研究[J]
.辽宁中医杂志,2006,33(2):137-139.
被引量:68
9
贾春华,王永炎,黄启福,鲁兆麟,王庆国.
《伤寒论》方证理论体系框架[J]
.河北中医,2006,28(3):224-226.
被引量:16
10
窦志芳,郭蕾,张俊龙,张鑫.
“方证对应”研究的思考[J]
.中医杂志,2006,47(8):563-564.
被引量:15
共引文献
304
1
方坤炎,郭超峰,吕丽容,莫崇朗.
基于医案关联规则挖掘技术分析的小柴胡汤方证关系研究进展[J]
.辽宁中医杂志,2020(8):202-204.
被引量:3
2
黄辛迪,丁长松,梁昊,邓乐.
基于药性理论的中医辨证论治模型构建研究[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42(6):455-459.
被引量:10
3
龙爱华,刘平,李风华,慕永平,都广礼,王磊.
从不同功效方剂干预大鼠胆汁淤积性肝硬化的效用探讨取效方证病机[J]
.中医药学报,2008,36(2):9-12.
被引量:8
4
刘明.
方证相应的研究意义[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1(4):17-18.
被引量:4
5
钱峻,杨亚平.
《伤寒论》“方证辨证”在中医诊断教学中的运用价值[J]
.中医教育,2004,23(4):53-55.
被引量:2
6
程磐基.
《伤寒论》汤方辨证源流研究与思考[J]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13(4):11-14.
被引量:7
7
高琳,谢鸣.
柴胡-黄芩合煎与分煎液的保肝作用比较[J]
.中成药,2004,26(11):942-943.
被引量:18
8
王阶,张兰凤,王永炎.
方证对应理论源流及临床研究[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4,6(4):13-17.
被引量:25
9
张文选.
再论温病方治疗杂病——兼论温病方症与辨温病方症的临床意义[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27(6):7-10.
被引量:5
10
张兰凤,王阶,王永炎.
方证对应研究[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05,20(1):8-10.
被引量:71
同被引文献
27
1
张兰凤,王阶,王永炎.
方证对应研究[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05,20(1):8-10.
被引量:71
2
刘秀清,冯世纶.
《伤寒论》的方证体系初探[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5,1(4):50-52.
被引量:14
3
顾武军.
《伤寒论》方证辨证探析[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5,11(2):20-22.
被引量:11
4
刘渡舟.
方证相对论[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1):3-5.
被引量:118
5
贾春华,王永炎,黄启福,鲁兆麟,王庆国.
《伤寒论》方证理论体系框架[J]
.河北中医,2006,28(3):224-226.
被引量:16
6
张友堂,王涛.
论方剂辨证论治方法体系之确立[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6,12(6):406-407.
被引量:3
7
朱邦贤.
“方证相对”是中医辨证论治法则之魂[J]
.上海中医药杂志,2006,40(8):52-54.
被引量:60
8
贾春华,王永炎,黄启福,鲁兆麟.
基于命题逻辑的伤寒论方证论治系统构建[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30(6):369-373.
被引量:19
9
任锡禄.
病证结合、方证相应研究的思考[J]
.光明中医,2007,22(7):1-2.
被引量:7
10
路军章.
方剂辨证探讨[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07,22(10):668-671.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3
1
邢玉瑞.
中医方证辨证概念争鸣探讨[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8,33(7):2747-2750.
被引量:14
2
卞庆来,邱文琪,宋美芳,孙雪彬,彭晨习,潘秋霞,李晓娟,刘玥芸,陈家旭.
从《伤寒论》探讨方证辨证的思路[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8,33(9):3809-3811.
被引量:10
3
张歌,李恒谋.
从血府逐瘀汤“异病同治”看方剂辨证[J]
.中医药通报,2019,18(2):34-35.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27
1
张佳乐,张震,代金刚.
基于症状群的方证对应模式解构与优化[J]
.时珍国医国药,2020,31(10):2442-2444.
被引量:4
2
邓丹芳,王小琴,王岚,金善善,朱国双,孙龙,林腊梅.
试论《易经》三原则在《伤寒杂病论》中的体现[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34(5):1961-1964.
被引量:2
3
董环,张晓梅,姜良铎.
从状态论治无症状疾病[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34(5):2306-2308.
被引量:17
4
张歌,李恒谋.
从血府逐瘀汤“异病同治”看方剂辨证[J]
.中医药通报,2019,18(2):34-35.
被引量:3
5
冯文战,王幸栓,冷建春.
基于汉代以前中医典籍探讨经方源流及理法[J]
.河南中医,2019,39(9):1327-1329.
6
王平.
附子理中汤治疗间质性肺疾病验案1则[J]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9,26(9):74-75.
7
赵凯,王华星,施娜,萨震,许筱颖.
基于Neo4j桂枝汤类方知识图谱的研究与实现[J]
.世界中医药,2019,14(10):2636-2639.
被引量:33
8
程欢欢,许飚.
血府逐瘀汤合参芪五味子片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J]
.中外医疗,2020,39(6):173-175.
9
张帅,徐浩.
中医学“证”内涵重建的可行性探讨[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20,35(5):2425-2427.
被引量:4
10
申永强,李雁青.
血府逐瘀汤加减联合掀针治疗乳腺癌术后疼痛综合征的临床观察[J]
.中国民间疗法,2020,28(12):55-57.
被引量:2
1
王文远.
论“凡刺之真,必先治神”[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8(10):1141-1143.
2
廖志峰,田旭东,陈世旺,张学平,卢雨蓓,廖挺,张惠君,马润琳.
回归经典理论 构建中医思维[J]
.甘肃中医,2008,21(B01):15-17.
3
吴凡伟,毛智荣.
学经典 治未病[J]
.内蒙古中医药,2008,27(4):27-29.
4
王寅.
重视经典学习 提高临床思维能力[J]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4,27(4):52-52.
被引量:3
5
曹卫鹏,陈光顺.
于己百教授治疗小儿厌食症二法[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14):5-6.
被引量:2
6
薛益明.
中医经典学习的几点思考[J]
.中医药通报,2011,10(1):34-35.
被引量:4
7
罗琰.
张品珍教授治疗心痛证的中医临床经验[J]
.内蒙古中医药,2016,35(2):63-63.
8
黄书婷,杨传华.
浅析《黄帝内经》所述之“魄”[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9(2):152-153.
被引量:6
9
霍荻.
中医经典学习中的一些感想与体会[J]
.甘肃中医,2006,19(11):40-41.
10
何泽,孙胜君.
南征教授中医内科学术思想浅谈[J]
.光明中医,2011,26(4):668-669.
被引量:3
中医研究
2011年 第10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