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普洱茶发酵过程中的主要微生物及影响发酵因素分析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普洱茶发酵过程中主要微生物的观察分析:湿气(水份)、空气(给氧量)对普洱茶发酵起决定的作用;微生物和不同茶头培养的茶曲参与发酵的茶堆有可以感觉到的微小的差异;容器发酵并改善给氧状况,能使茶堆发酵均匀、质量好。
作者
戴蕾
机构地区
云南省普洱市科技情报研究所
出处
《科技创新导报》
2011年第28期57-58,共2页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
关键词
云南普洱茶
微生物
容器发酵
分类号
TS272.5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153
同被引文献
22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7
参考文献
5
1
周红杰,李家华,赵龙飞,韩俊,杨行吉,杨伟,吴新庄.
渥堆过程中主要微生物对云南普洱茶品质形成的研究[J]
.茶叶科学,2004,24(3):212-218.
被引量:154
2
陈可可.普洱茶黑茶后发酵加工过程中曲霉菌的分离和鉴定[J].
3
张俊.云南普洱茶加工工艺与品质的关系[J].云南省首届普洱茶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4
张惠康.微生物学[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6(06).
5
张文冶,沈梅生.食用食品微生物学[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3(07).
二级参考文献
5
1
谢舜珍,张树政.
局限青霉生淀粉水解酶的产生条件及酶一般性质的研究[J]
.微生物学报,1994,34(3):236-238.
被引量:6
2
徐海,钱卫,朱明田,蔡春萍,高培基.
酸水解麸皮对斜卧青霉产纤维素酶的影响[J]
.食品与发酵工业,1997,23(1):15-17.
被引量:8
3
罗龙新,吴小崇,邓余良,傅尚文.
云南普洱茶渥堆过程中生化成分的变化及其与品质形成的关系[J]
.茶叶科学,1998,18(1):53-60.
被引量:159
4
曹本昌,徐建林,匡群.
根霉发酵L-乳酸[J]
.食品与发酵工业,1991,17(1):37-41.
被引量:29
5
王定昌,赖荣婷.
酵母的用途[J]
.粮油食品科技,2002,10(1):12-13.
被引量:51
共引文献
153
1
魏担,吴清华,刘钰萍,唐雪梅,任超翔,陈江,裴瑾.
基于高通量测序研究厚朴“发汗”过程中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及其特征[J]
.中国中药杂志,2019,44(24):5405-5412.
被引量:9
2
李雪玲,陈华红,王建文,王波,周红杰.
黑曲霉与顶头孢霉菌株对普洱茶品质的影响[J]
.食品科技,2020,45(1):121-127.
被引量:7
3
胥伟,齐桂年,陈应娟,齐兰兰.
茶叶微生物研究进展及展望[J]
.福建茶叶,2009,32(2):6-9.
被引量:3
4
黄双凤,方寒寒,朱旗.
微生物与黑毛茶品质形成关系的研究现状[J]
.福建茶叶,2009,32(2):10-11.
被引量:3
5
张春花,单治国,袁文侠,李亚莉,孙婷婷,秦太峰,夏凯国,任洪涛,李国荣,周红杰.
不同有益菌固态发酵对普洱茶香气成分的影响研究[J]
.茶叶科学,2010,30(4):251-258.
被引量:28
6
陈栋,李晶晶,方祥,黄国资,乔小燕,吴华玲,赖兆祥.
广东陈香茶后发酵过程中主要微生物种群和酶类活性变化的研究[J]
.茶叶科学,2010,30(6):429-434.
被引量:9
7
朱广鑫,周红杰,赵明.
普洱茶发酵技术研究进展[J]
.江西农业学报,2011,23(5):76-81.
被引量:13
8
范琳琳,陈启和.
传统发酵食品中的微生物及其代谢作用[J]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4,5(4):995-1001.
被引量:11
9
赵振军,刘勤晋.
下关小沱茶功能成分及其降血脂作用[J]
.湖北农业科学,2013,52(6):1334-1337.
被引量:5
10
樊竹青,毕廷菊.
《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国家标准中水和微生物的检测[J]
.普洱学院学报,2014,30(3):11-14.
同被引文献
22
1
周红杰,李家华,赵龙飞,韩俊,杨行吉,杨伟,吴新庄.
渥堆过程中主要微生物对云南普洱茶品质形成的研究[J]
.茶叶科学,2004,24(3):212-218.
被引量:154
2
赵龙飞,周红杰.
云南普洱茶渥堆过程中的主要微生物初探[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5,21(2):129-133.
被引量:44
3
王汉生.
关于普洱茶的人工渥堆发酵工序[J]
.广东茶业,2005(4):3-4.
被引量:10
4
姚跃飞,曾柏全.
现代固态发酵技术在食品加工业中的应用[J]
.食品与机械,2005,21(6):89-92.
被引量:31
5
赵龙飞,徐亚军,周红杰.
微生物固态发酵提高普洱茶品质风味的研究[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06,27(4):155-156.
被引量:30
6
梁名志,夏丽飞,陈林波,方成刚,段志芬,陈继伟,杨盛美,孙荣琴.
普洱茶渥堆发酵过程中理化指标的变化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06,22(10):321-325.
被引量:75
7
赵龙飞,徐亚军,周红杰.
黑曲霉在普洱茶发酵过程中生长特性的研究[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07,28(10):1-3.
被引量:17
8
赵龙飞,徐亚军,周红杰.
黑曲霉与普洱茶品质形成关系的探讨[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08,29(5):159-162.
被引量:10
9
蒙肖虹,孙云,张惠芬,陈宏亮,雷莹.
普洱茶发酵工艺的研究[J]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理工版),2008,33(4):81-83.
被引量:13
10
孙云,蒙肖虹,张惠芬,雷莹,陈宏亮.
普洱茶渥堆发酵过程中益生菌群的研究[J]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理工版),2008,33(5):72-75.
被引量:13
引证文献
2
1
李亚莉,朱广鑫,周红杰,黄云战,赵永洁,郝强.
双层保湿转动式普洱茶发酵罐发酵工艺[J]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3,39(9):89-94.
被引量:6
2
李雪玲,陈华红,段海秀,张丹,李亚莉,周红杰.
普洱茶渥堆及发酵罐发酵过程中优势微生物的研究[J]
.食品科技,2017,42(6):35-40.
被引量:11
二级引证文献
17
1
刘顺航,贾黎晖,高瑛.
科技创新助推普洱茶产业发展探讨[J]
.云南科技管理,2015,28(1):22-24.
被引量:1
2
郑淑娟,盛耀,欧小群,许文涛,黄昆仑.
渥堆黑茶香气和主要功效研究进展[J]
.食品工业科技,2016,37(20):366-370.
被引量:18
3
张亚,黄亚亚,梁艳,纪晓明,胡歆.
黑茶渥堆工艺研究进展[J]
.食品与机械,2017,33(3):216-220.
被引量:18
4
李雪玲,陈华红,段海秀,张丹,李亚莉,周红杰.
普洱茶渥堆及发酵罐发酵过程中优势微生物的研究[J]
.食品科技,2017,42(6):35-40.
被引量:11
5
周少君,黄湘东,汪廷彩,陈子慧,方磊,熊含鸿,纪桂元,邓小玲,张永慧.
广东省常见发酵茶中黄曲霉毒素B_1污染现状及暴露评估[J]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18,30(1):93-98.
被引量:10
6
沙霈霈,糜烜,魏华,裘梁.
普洱茶中微生物的筛选及其安全性初步评价[J]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8,30(8):904-910.
被引量:2
7
徐正刚,吴良,刘石泉,黄慧敏,董萌,赵运林.
黑茶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J]
.生物学杂志,2019,36(3):92-95.
被引量:20
8
杨雅焯,汪迎,李辉,庄静.
广西六堡茶和重庆沱茶的微生物多样性分析[J]
.茶叶学报,2019,60(3):93-98.
被引量:12
9
王桥美,彭文书,杨瑞娟,赵苗苗,蒋勋,张军,王兴华,严亮.
普洱茶发酵过程中可培养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分析[J]
.食品与发酵工业,2020,46(20):88-93.
被引量:7
10
汪生,陈冠军,臧丹丹,胡江玲,钱成,冯蕊.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联用的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普洱生茶和普洱熟茶醇溶性物质组成差异[J]
.安徽农业科学,2020,48(23):226-230.
被引量:6
1
冯霞,赵欣.
不同容器发酵水豆豉的理化特性比较研究[J]
.中国调味品,2016,41(1):77-81.
被引量:3
2
杨希,陈杰,张春枝,张德俊.
普洱茶发酵过程中茶多酚和茶色素的变化[J]
.农业机械,2012(8):118-120.
被引量:12
3
于清琴,汤小宁,潘春云.
浅议葡萄醋[J]
.农村新技术(加工版),2011(4):50-51.
4
冯霞,赵欣.
不同容器发酵水豆豉乙醇提取物的抗氧化效果比较[J]
.现代食品科技,2016,32(7):151-156.
被引量:2
5
冯霞,赵欣.
不同容器发酵水豆豉预防CCl_4诱导肝损伤的研究[J]
.食品工业科技,2016,37(7):338-342.
被引量:6
6
康燕山,黄薇,袁唯,杨柳霞,丁建平,胡艳萍,邵宛芳.
普洱茶发酵过程中添加外源酶及外源酵母对主要成分的影响[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0(5):784-789.
被引量:8
7
韩强.
不同化学成分对普洱茶发酵过程的影响[J]
.现代食品,2016,0(22):107-108.
被引量:5
8
冯霞,赵欣.
不同容器发酵水豆豉对便秘的防治效果及机制[J]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6(6):641-649.
9
付赢萱,刘通讯.
多酚氧化酶对普洱茶渥堆发酵过程中品质变化的影响[J]
.现代食品科技,2015,31(3):197-201.
被引量:10
10
赵永洁,黄云战,周红杰,吴晓强.
普洱茶发酵车间测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食品与机械,2012,28(2):98-101.
被引量:12
科技创新导报
2011年 第2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