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与实施
被引量:
1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文章分析高职学生应用电子专业就业岗位需求,准确进行专业定位,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科学构建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改革考核评价方式,对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系统设计。
作者
翟志华
葛芸萍
机构地区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自动化工程系
出处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9期121-122,共2页
Education and Vocation
关键词
课程体系
考核评价
人才培养方案
分类号
G712 [文化科学—职业技术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432
同被引文献
33
引证文献
12
二级引证文献
29
参考文献
3
1
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Z].2005-10-28.
2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Z].2006-11-16.
3
姚寿广.
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基本框架的思考与设计[J]
.中国高教研究,2006(12):62-63.
被引量:109
二级参考文献
4
1
应智国.
论专业群建设与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J]
.教育与职业,2006(14):33-35.
被引量:230
2
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20年回眸--高等职业教育的探索与创新[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教司.高职高专教育改革与建设[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
张海峰.
论高职专业开发的目标、原则与机制[J]
.职业技术教育,2003,24(7):18-20.
被引量:104
共引文献
432
1
李亚杰.
高职院校的管理创新[J]
.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7(4):20-21.
被引量:2
2
陈丹,武淑琴.
高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以非统计专业统计学原理的学习为例[J]
.当代经济,2012,29(18):108-109.
被引量:3
3
邢星.
议现代中国高职院校装潢设计专业的市场行情[J]
.神州,2014(6):274-274.
4
李占五,李海燕.
发展职业教育需要依靠全社会的力量[J]
.教育与职业,2006(24):16-18.
5
韦永恒.
高专院校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探索与构建[J]
.教育与职业,2007(17):27-28.
被引量:10
6
黄惠春.
高职物流专业建设及培养模式初探[J]
.科技创业月刊,2007,20(7):166-167.
被引量:2
7
明育.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与实践[J]
.教育与职业,2007(20):134-135.
被引量:17
8
宋霓娜.
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分析与探讨[J]
.教育与职业,2007(20):172-173.
被引量:7
9
黄柏江.
新升格高职院校教育转型的基本路径[J]
.教育与职业,2007(26):37-39.
被引量:2
10
赵连瑞,晋秀波.
写作实践训练是应用写作课的核心环节[J]
.教育与职业,2007(26):147-148.
被引量:6
同被引文献
33
1
唐炜.
基于“项目驱动”的单片机类课程实践教学改革[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5):130-132.
被引量:120
2
黄颖辉.
高职高专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J]
.职教论坛,2005,21(10X):37-41.
被引量:4
3
耿洁.
构建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框架设想[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2(31):30-32.
被引量:167
4
杜学森.
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运作方式[J]
.教育与职业,2007(11):30-32.
被引量:159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EB/OL].http://www.tech.net.cn/into/edu/poli/12647.shtml.2006-11-16.
6
促进就业规划(2011-2015年)[N].人民日报,2012—02-09(4).
7
曹焕亚.校门对厂门,重构高职教育课程体系[A].无锡:2007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2007.
8
周明星,孟庆国.
中外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模式的比较与借鉴[J]
.职业技术教育,2008,29(4):82-85.
被引量:99
9
卢坤建,温和,郭剑英.
“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J]
.教育与职业,2008(21):58-59.
被引量:22
10
杨泽宇.
高职院校工学结合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江苏高教,2008(6):119-121.
被引量:26
引证文献
12
1
胡灿,邓晨曦.
浅谈新形势下高职学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建设[J]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8(1):52-54.
被引量:1
2
李林军,刘艳微,贺泽龙,陈九菊.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下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32(2):67-68.
被引量:7
3
桑娟萍,柴长宏,李彦林.
高职院校“校企共建、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
.中国林业教育,2013,31(4):43-46.
被引量:8
4
陈静.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究[J]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3(2):41-42.
被引量:1
5
陈明华.
探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下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及评价体系[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8):36-36.
被引量:1
6
韩晓静,康曼,李英平,杨红.
医药高职“工学交替”育人模式下教学计划的合理构建[J]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29(2):123-125.
被引量:1
7
刘理云.
高职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与实施——以娄底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7,23(1):15-19.
被引量:5
8
刘理云.
高职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与实施[J]
.河北职业教育,2017,1(1):78-79.
被引量:3
9
李敬川.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研究[J]
.都市家教(上半月),2017,0(12):178-178.
10
张贵明.
专业技能抽查考试对数控技术专业技能课程教学的影响[J]
.职业,2017,0(30):27-27.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29
1
赵茂俞,王学军,姜海,蒙争争,张红.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J]
.科技信息,2013(21):34-36.
被引量:5
2
李欣,谢宏,陈红亮,邓志刚.
电子类卓越工程师培养与实验室教学创新[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10):160-162.
被引量:12
3
靳果,王明绪.
高职院校电子类专业单招学生的培养研究[J]
.技术与市场,2014,21(3):166-167.
被引量:2
4
王立忠,王薏霖,刘洪波,王春武,么艳平,常喜.
光电信息工程专业学生核心竞争力培养体系构建[J]
.高师理科学刊,2014,34(4):104-104.
被引量:2
5
马峻.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探索[J]
.科技创新导报,2014,11(34):107-108.
6
高奇峰,卢俊飞,陈科锋,甘伟,叶军.
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2121”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
.中国科技博览,2015,0(36):15-16.
7
杨韧.
面向“卓越计划”探索线性代数实验教学改革[J]
.实验室科学,2015,18(3):130-132.
8
陈晓忠,陈榕利,颜汉军.
高职院校基于校企联合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方式研究[J]
.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1):83-84.
被引量:7
9
彭华.
智能电子产品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与实践[J]
.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6(2):46-50.
被引量:2
10
王亚飞,李学华.
基于个性化培养的“卓越计划”工程实践教学模式[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35(5):178-180.
被引量:17
1
侯德顺.
高等职业教育中的教学改革探讨[J]
.科技信息,2012(32):271-271.
2
唐小萍.
建筑工程专业行动导向的课程建设[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0):183-183.
3
王芳.
浅谈中职学校课堂教学改革[J]
.课程教育研究,2015,0(10):29-30.
被引量:1
4
靳艳玲.
关于提高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效果的实践和思考[J]
.广西教育,2010(36):112-112.
被引量:10
5
仲逸智.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浅探[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27(17):85-86.
被引量:1
6
韩承辉,刘海霞.
“三结合、三进阶”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22(3):8-10.
被引量:6
7
蒋伟军.
刍议高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模式的创新[J]
.吉林教育(教研),2009(4):116-116.
8
马科,孙成喜.
应用文写作课程考试改革新探[J]
.辽宁高职学报,2006,8(3):81-82.
被引量:2
9
李莹.
论高职“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提高[J]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6):1-3.
10
张洁玉.
突出学生自我评价 改革考核评价方法[J]
.职教研究,2005,0(1):25-27.
教育与职业
2011年 第2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