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国当代文学中沈从文传统的回响——《活着》、《秦腔》、《天香》和这个传统的不同部分的对话
被引量:
17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一、沈从文传统在当代要说沈从文的文学对当代创作的影响,首先一定会想到汪曾祺,这对师生的传承赓续,不仅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难得的佳话,其间脉络的显隐曲折、气象的同异通变,意蕴深厚意味深长,尚待穿过泛泛之论,做深入扎实的探究。这里不谈。
作者
张新颖
机构地区
复旦大学中文系
出处
《南方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11,共7页
Southe1rn Cultural Forum
基金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史"成果
项目批准号:10JZD0010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
沈从文
《活着》
传统
《秦腔》
对话
中国文学史
20世纪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7
参考文献
22
共引文献
117
同被引文献
176
引证文献
17
二级引证文献
41
参考文献
22
1
贾樟柯.《侯导 孝贤》[J].大方,2011,.
2
余华.《(活着)中文版自序》,见《活着》,3、4页,上海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
3
沈从文.《湘行书简·河街想象》,《沈从文全集》第11卷,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第132-133页.
4
沈从文.《湘行书简·横石和九溪》,《沈从文全集》第11卷,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第181-182页.
5
沈从文.《湘行书简·历史是一条河》,《沈从文全集》第11卷,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第188页.
6
余华.《(活着)日文版自序》,见《活着》,9、6页,上海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
7
余华.《(活着)新版自序》,见《活着》,2页,台北麦田出版社2007年版.
8
贾平凹.《秦腔·后记》.《秦腔》,作家出版社2005年版,第560页.
9
沈从文.《(边城)题记》,《沈从文全集》第8卷,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第59页.
10
沈从文.《长河·社戏》,见《沈从文全集》,第10卷,167、169页.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
二级参考文献
17
1
孙郁.
汪曾祺和贾平凹[J]
.书城,2011(3):30-35.
被引量:7
2
Miechl de Certeau.The Practice of Everyday Life, trans. Steven Rendall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4.
3
洪子诚.《当代文学关键词》,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4
贾平凹.《性格心理调查表》,费秉勋.《贾平凹性格心理分析》,收入江心编《废都之谜》,99页,台北风云时代出版公司1999年版.
5
《废都里的秦腔》,见《秦腔》,7-24页.台北麦田出版社2006年版.
6
王德威.《抒情与背叛.胡兰成战争和战后的诗学政治》,见《台湾文学研究集刊》第6期,32-73页,台湾大学台湾文学研究所2009年2月出刊.
7
沈从文.《烛虚》,见《沈从文全集》第12卷,10页,北岳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8
王安忆,钟红明.《访问(天香)》.
9
汪曾祺.《星斗其文,赤子其人》,汪曾祺.《蒲桥集》,第66页,北京,作家出版社,1992.
10
.《张爱玲文集》第四卷[M].安徽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第174页.
共引文献
117
1
武兆雨.
“文明的生机处处”——从王安忆的《考工记》谈起[J]
.华夏文化论坛,2024(1):164-170.
2
谢有顺.
散文的后面站着一个人[J]
.当代作家评论,2006(3):27-32.
被引量:11
3
王光东.
“乡土世界”文学表达的新因素[J]
.文学评论,2007(4):173-176.
被引量:24
4
刘同兵,王治国.
真实的乡村 迷茫的情感——解读贾平凹长篇小说《秦腔》[J]
.商洛学院学报,2008,22(1):32-36.
被引量:8
5
魏永成.
论《秦腔》的隐喻——几种被忽略的意义指向[J]
.琼州学院学报,2008,15(3):63-65.
被引量:1
6
周明鹃.
论沈从文的怀旧写作[J]
.文学评论,2008(6):132-137.
被引量:2
7
章敏.
论沈从文文学语言的蜕变[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9(3):161-174.
被引量:2
8
叶非.
《秦腔》:新时期农村的心灵史——简谈小说《秦腔》的生存体验[J]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8(3):48-52.
被引量:1
9
刘海军.
新世纪乡村小说的脱序景观[J]
.北方论丛,2010(3):44-47.
被引量:2
10
柴建才.
沈从文当代创作梦想陨落探因[J]
.文艺争鸣,2010(6):118-125.
同被引文献
176
1
周保欣.
“名物学”与中国当代小说诗学建构——从王安忆《天香》《考工记》谈起[J]
.文学评论,2021(1):67-75.
被引量:12
2
沈婵娟.
海盐地域文化对余华的影响[J]
.嘉兴学院学报,2002,14(z1):318-323.
被引量:7
3
余华.
三十岁后读鲁迅[J]
.青年作家,2007(1):22-25.
被引量:6
4
张清华.
文学的减法——论余华[J]
.南方文坛,2002(4):4-8.
被引量:95
5
王安忆,钟红明.
访问《天香》[J]
.上海文学,2011(3):78-85.
被引量:38
6
张新颖.
重读《活着》而想到沈从文的文学传统[J]
.长城,2011(9):169-172.
被引量:1
7
李云雷,李洱,梁鸿,房伟,霍俊明,周立民,张莉,杨庆祥.
长篇小说的“中国化”及其他[J]
.作家,2012(13):139-155.
被引量:1
8
刘保昌,杨正喜.
先锋的转向与转向的先锋——论余华小说兼及先锋小说的文化选择[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4(4):112-116.
被引量:9
9
赵园.
沈从文构筑的“湘西世界”[J]
.文学评论,1986(6):50-66.
被引量:88
10
汪晖.
无边的写作──《我能否相信自己余华随笔选》序[J]
.当代作家评论,1999(3):37-45.
被引量:12
引证文献
17
1
武兆雨.
“文明的生机处处”——从王安忆的《考工记》谈起[J]
.华夏文化论坛,2024(1):164-170.
2
林莹.
基于文学教育的整本书阅读研究——以余华《活着》为例[J]
.汉字文化,2024(6):149-151.
3
顾思思.
从《悲情城市》与《边城》看侯孝贤电影中的沈从文情结[J]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3,32(2):116-119.
被引量:1
4
赵冬梅.
老城旧巷、寻常阡陌,钟灵毓秀所在——由王安忆《天香》的人物谈起[J]
.扬子江(评论),2013(2):72-78.
被引量:2
5
马越.
王安忆情爱小说的人性价值[J]
.文艺生活(下旬刊),2013(6):7-7.
6
杨庆祥.
历史重建及历史叙事的困境——基于《天香》、《古炉》、《四书》的观察[J]
.文艺研究,2013(8):15-22.
被引量:19
7
王侃,刘琳.
“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余华的“线索”[J]
.文艺争鸣,2015(3):58-87.
被引量:7
8
张宏建,吴正锋.
沈从文文学评价的分歧及其原因探析[J]
.中国文学研究,2015(3):88-92.
被引量:3
9
杨辉,马佳娜.
“寻根文学”与贾平凹文学史评价的限度——以陈思和、洪子诚《文学史》为中心[J]
.唐都学刊,2015,31(6):72-77.
10
罗勋章,齐藤大纪.
2010年后中国大陆沈从文研究的新动向[J]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0(5):50-55.
二级引证文献
41
1
韩欣桐.
《考工记》的叙事风格和历史逻辑[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1(3):242-250.
被引量:2
2
房伟.
“炸裂”的奇书——评阎连科的小说创作[J]
.文学评论,2014(3):98-105.
被引量:4
3
南帆.
论当代小说中的“傻瓜”形象[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4(8):86-97.
被引量:2
4
徐刚.
2013年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述评[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4(10):183-195.
5
徐刚.
“寓言中国”的“实”与“虚”——评阎连科《炸裂志》[J]
.扬子江(评论),2014(5):79-82.
被引量:1
6
杨庆祥.
阿三考——由《我爱比尔》兼及王安忆的写作症候[J]
.文艺研究,2015(4):26-32.
被引量:7
7
徐刚.
“碎片”“传奇”与历史的“魅影”——近年来长篇小说历史叙述的几个侧面[J]
.创作与评论,2015(10):4-12.
被引量:2
8
张莉.
现实感与想象历史的可能——以苏童近年创作为例[J]
.文艺研究,2015(8):34-42.
被引量:5
9
徐刚.
历史的野兽:《老生》论[J]
.文艺研究,2015(12):23-30.
被引量:1
10
张晔.
沈从文文学评论的印象主义特色[J]
.课外语文(下),2015,0(11):4-4.
被引量:1
1
张业松.
当代创作六题[J]
.小说评论,2008(2):154-159.
2
柴建才.
沈从文当代创作梦想陨落探因[J]
.文艺争鸣,2010(6):118-125.
3
李怡.
诗歌批评,从理解开始[J]
.红岩,2010(1):73-73.
4
音乐亭[J]
.少年月刊,1995,0(Z1):19-19.
5
阎立峰.
行动与造型:西方戏剧中的文学性[J]
.文艺研究,2009(6):163-166.
6
齐亚敏.
古典的回声——谈传统艺术手法在当代创作中的境况[J]
.山花(下半月),2010(10):153-155.
7
白烨.
新的裂变与新的挑战——我看“新世纪文学”之二[J]
.文艺争鸣,2006(6):40-43.
被引量:2
8
何向阳.
批评家的精神资源[J]
.南方文坛,2001(4):23-25.
被引量:3
9
闫微微.
从古代神话观照当代自然灾害的文学写作[J]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2014,14(8):93-94.
10
周立民.
精神缺席的当代创作——关于新世纪文学的读书札记[J]
.山花,2008(10):140-148.
南方文坛
2011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