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后女性主义”视域下的“剩女”现象刍议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20世纪后半期各种文学理论流派迅速更迭并与文化理论不断融合,共同阐释全球化时代的各种文化现象。当下社会中,"剩女"现象的出现和持久存在已然成为一种不容忽视的文化现象。后女性主义所主张的"尊重差异、包容差异"以及新女性的自我建构意识无疑为剩女摆脱身份焦虑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为她们正确地认识自我、转剩为胜、做好新女性指明了道路。
作者
彭翠
机构地区
河南大学文学院
出处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21-24,共4页
Journal of Kaife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
关键词
剩女
后女性主义
新女性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3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29
同被引文献
6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4
1
杨超.
“剩女”现象产生原因的理性分析与感性思考[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27(3):80-81.
被引量:11
2
黄华.
论“后女性主义”与女性主义理论的历史分期[J]
.新视野,2010(4):80-82.
被引量:9
3
屈明珍.
论波伏瓦女性主义伦理思想的当代价值[J]
.浙江学刊,2011(1):29-34.
被引量:4
4
高修娟.
“剩女难嫁”的社会学解读[J]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1,20(1):15-20.
被引量:9
二级参考文献
33
1
叶文振.
当代中国婚姻问题的经济学思考[J]
.人口研究,1997,21(6):11-17.
被引量:33
2
肖巍.
西方女性主义伦理学——访艾利森·贾格尔教授[J]
.哲学动态,1997(2):34-36.
被引量:12
3
张萍.
从征婚启事看我国城镇大龄未婚男女择偶标准的差异[J]
.社会学研究,1989(2):62-71.
被引量:12
4
叶文振,林擎国.
中国大龄未婚人口现象存在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
.中国人口科学,1998(4):16-22.
被引量:40
5
胡玉坤.
失落的选择:村妇依旧守农田[J]
.中国图书评论,2006,29(10):4-10.
被引量:9
6
杨小平.
说“剩女”[J]
.语文建设,2006(9):59-59.
被引量:5
7
马秀兰.
所谓“剩女时代”[J]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06(12):115-115.
被引量:3
8
应学凤.
说“剩女”[J]
.阅读与写作,2007(1):23-24.
被引量:2
9
L.Alice.What is Postfeminism?or,Having it Both Ways.Feminism,Postmodernism,Postfeminism Conference Proceedings[M].New Zealand:Massey University,1995.
10
(英)索菲亚.孚卡.后女权主义[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1-3.
共引文献
29
1
沈晖.
都市“剩女”现象的后现代解读[J]
.中国青年研究,2010(5):10-13.
被引量:15
2
王梦怡.
浅谈高学历的“剩女”——博士女=灭绝师太[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1(23):202-202.
3
林晓兰.
都市女性白领的身份建构——一个社会学的分析框架[J]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6(6):23-30.
被引量:1
4
易连英.
抵抗与差异:反思后女性主义背景下女性新形象[J]
.北方文学(中),2012(5):94-95.
被引量:2
5
王蕾.
中国都市“三高”“剩女”的婚恋困境研究——以电视剧《大女当嫁》为例[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12-18.
被引量:9
6
王兴芬,李林益,党昱,杨熙,龙莹,何文才.
女硕士研究生择偶观调查研究——以云南大学为例[J]
.科技视界,2012(35):58-60.
被引量:1
7
罗任敬.
纪实·寓言·童话:新世纪以来中国都市电影的女性表述及策略——以宁瀛、李玉、徐静蕾作品为例[J]
.艺苑,2013(2):48-51.
8
莫群俐.
论《灰姑娘》和《哈利·波特》的象征——从女性主义角度[J]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5(1):46-48.
9
武趁趁,史亚娟.
论后女性主义影响下的女性时尚与女性主体建构[J]
.设计,2015,28(6):126-127.
被引量:1
10
徐静雯.
从影视作品“剩女”盛行说开去——“剩女”现象的社会学研究[J]
.新闻研究导刊,2015,6(18):45-45.
同被引文献
6
1
[法]让·波德里亚.《消费社会》[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页、3页、5页、8页.
2
[法]皮埃尔·布尔迪厄.《男性统治》.刘晖译,海天出版社,2002年.第20页.
3
百度百科“单身经济”词条.http://baike.baidu.com/link?url=U9KHXfgS3Rj4M7yWoTjiZeZeF7BwEPdlSdqa_T8VtHVkbnhmMkylLQtMoqbjEyBRuInJGjPF—PxcgGbSZfKcBK.
4
[英]阿雷恩·鲍尔德温,等,陶东风,等译.《大众文化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362.
5
周松青.
“剩女”与性别统治[J]
.中国青年研究,2010(5):14-18.
被引量:22
6
霍树婷.
从性别歧视角度看女大学生就业难[J]
.出国与就业(就业教育),2011(23):13-13.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2
1
吴瑕.
后现代女权主义对我国当代女性的意义[J]
.美与时代(美学)(下),2012(8):58-59.
2
方玉瑶,李琦.
论“剩女”的媒介化生存[J]
.传媒观察,2015,0(5):31-33.
1
朱晓映.
“男人的剧院”与女人的戏——美国当代女剧作家与普利策奖的相遇[J]
.外国文学动态,2012(3):8-10.
被引量:1
2
宋涛,冯恩玉.
全球化背景下琪客文学在中国的接受[J]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3):81-85.
3
林映春.
重读《弗兰肯斯坦》[J]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5(3):106-108.
4
刘培.
浅析后女性主义哥特中的男性角色[J]
.神州,2012(08Z):6-6.
5
陈晓娴.
女性的洞察者——女性主义视角下的萧红研究[J]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7(3):104-107.
被引量:1
6
武斌.
论《呼啸山庄》中的两性关系及人与自然之关系[J]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7(12):169-170.
7
王正胜.
从女权主义到后女性主义:百年美国女性戏剧[J]
.戏剧文学,2009(8):65-67.
被引量:5
8
李庆本.
朱迪斯·巴特勒的后女性主义理论[J]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3):61-67.
被引量:5
9
林力丹.
从女性主义到后女性主义:伍尔夫、德雷布和卡特[J]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12(1):15-27.
10
戴京倞.
对立与对话—后女性主义文学作品中的女性主体建构[J]
.时代文学(下半月),2014,0(12):101-102.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