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玉米螟的发生与防治措施
被引量:
1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介绍了玉米螟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影响因素,并提出防治措施,以为玉米螟的防治提供参考。
作者
王俊红
孙延国
李金华
机构地区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三河湖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出处
《现代农业科技》
2011年第20期192-192,196,共2页
Moder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关键词
玉米螟
发生
防治
分类号
S435.132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9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29
同被引文献
86
引证文献
11
二级引证文献
21
参考文献
4
1
刘秀华,刘齐元,王建革.
江西玉米发展的几个问题[J]
.江西农业学报,2010,22(11):212-214.
被引量:6
2
王兴坤.
兰西县应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效果[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11(6):53-54.
被引量:1
3
李作文.
玉米螟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J]
.农民致富之友,2011(4):22-22.
被引量:2
4
王秀萍,刘天学,李潮海,李大鹏.
遮光对不同株型玉米品种农艺性状和果穗发育的影响[J]
.江西农业学报,2010,22(1):5-7.
被引量:24
二级参考文献
29
1
李潮海,栾丽敏,王群,李宁,赵亚丽.
苗期遮光及光照转换对不同玉米杂交种光合效率的影响[J]
.作物学报,2005,31(3):381-385.
被引量:46
2
李潮海,栾丽敏,尹飞,王群,赵亚丽.
弱光胁迫对不同基因型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J]
.生态学报,2005,25(4):824-830.
被引量:115
3
李潮海,赵亚丽,王群,栾丽敏,李宁.
遮光对不同基因型玉米叶片衰老和产量的影响[J]
.玉米科学,2005,13(4):70-73.
被引量:21
4
李克勤,涂先德,吴玉林.
2005年湖南玉米旱灾发生特点及对策分析[J]
.作物研究,2006,20(1):20-22.
被引量:6
5
张吉旺,董树亭,王空军,胡昌浩,刘鹏.
遮荫对夏玉米产量及生长发育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2006,17(4):657-662.
被引量:104
6
陈长青,白石,史磊,孙甲.
我国玉米生产现状和高产育种方向[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4):4135-4136.
被引量:32
7
李潮海,赵亚丽,杨国航,栾丽敏,王群,李宁.
遮光对不同基因型玉米光合特性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2007,18(6):1259-1264.
被引量:63
8
冯颖竹,陈惠阳,贺立红,赵琛,余土元.
光强因子对甜糯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7):5109-5111.
被引量:5
9
冯颖竹,谢振文,贺立红,余土元,陈惠阳.
光强因子对甜糯玉米光合作用和产量构成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2007,22(3):132-136.
被引量:19
10
冯颖竹,余土元,陈惠阳,王琴,王继增.
环境光强对糯玉米籽粒主要品质成分的影响[J]
.生态环境,2007,16(3):926-930.
被引量:6
共引文献
29
1
李成奇,王清连,董娜,付远志,郭腾利.
棉花株型性状的遗传分析[J]
.江苏农业学报,2011,27(1):25-30.
被引量:13
2
钟雪梅,史振声.
玉米遮荫胁迫研究进展[J]
.玉米科学,2012,20(1):138-141.
被引量:15
3
崔海岩,靳立斌,李波,张吉旺,赵斌,董树亭,刘鹏.
遮阴对夏玉米茎秆形态结构和倒伏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2012,45(17):3497-3505.
被引量:75
4
周卫霞,李潮海,刘天学,王秀萍,闫志广.
弱光胁迫对不同耐荫型玉米果穗发育及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J]
.生态学报,2013,33(14):4315-4323.
被引量:17
5
刘彬彬,黄国勤,杨滨娟,徐宁,刘全友,马建平,赵翠丽.
玉米新品种‘衡星401’在江西丘陵旱地种植的适应性试验[J]
.农学学报,2013,3(7):1-4.
被引量:1
6
崔海岩,靳立斌,李波,董树亭,刘鹏,赵斌,张吉旺.
遮阴对夏玉米干物质积累及养分吸收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2013,24(11):3099-3105.
被引量:33
7
史建国,崔海岩,赵斌,董树亭,刘鹏,张吉旺.
花粒期光照对夏玉米产量和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2013,46(21):4427-4434.
被引量:54
8
晏庆九,霍仕平,张芳魁,张兴端,张健,向振凡,余志江,冯云超.
人工模拟阴湿环境对玉米自交系生长发育特性的影响[J]
.作物学报,2013,39(12):2253-2261.
被引量:4
9
陈传永,王荣焕,赵久然,徐田军,刘秀芝,王元东,成广雷,王晓光.
遮光对玉米干物质积累及产量性能的影响[J]
.玉米科学,2014,22(2):70-75.
被引量:10
10
霍仕平,晏庆久,张芳魁,向振凡,冯云超,张兴端,张健,余志江.
荫湿环境对玉米穗位叶面积及其叶绿素含量的影响[J]
.玉米科学,2014,22(3):67-71.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86
1
关淑艳,马义勇,王丕武,姚丹,曲静,付玉芹.
玉米新品种“吉农玉308”选育报告[J]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9,31(1):1-3.
被引量:11
2
李茫雪,张赫然,于晶,周子珊,苍晶,王振华.
花粉管通道法将Bt-CPTI双价抗虫基因转入玉米自交系的研究[J]
.玉米科学,2010,18(1):29-33.
被引量:12
3
杜开书,柴立英,赵青席.
玉米田昆虫群落的结构及时序动态研究[J]
.玉米科学,2010,18(3):150-154.
被引量:13
4
蒋佩兰,章志英,朱杏芬,陶方玲.
江西玉米害虫及其天敌名录[J]
.江西农业学报,1994,6(1):42-52.
被引量:5
5
王振营,周大荣,宋彦英,李璧铣,张广义,高书兰,刘勇,郑礼,王蕴生,谢为民,李文德,潘永成.
亚洲玉米螟越冬代成虫扩散行为与迁飞可能性研究[J]
.植物保护学报,1994,21(1):25-31.
被引量:21
6
蒋佩兰,刘隆旺,章志英,朱杏芬.
不同种植方式玉米田玉米害虫及其天敌与产量关系的研究[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1995,17(1):25-27.
被引量:22
7
谢为民,王蕴生,杨桂华.
取食玉米植株不同部位对玉米螟幼虫成活和发育的影响[J]
.植物保护,1989,15(4):16-18.
被引量:15
8
吴立民,陆化森.
玉米田桃蛀螟发生规律的研究[J]
.昆虫知识,1995,32(4):207-210.
被引量:15
9
鲁新,张国红,李丽娟,刘宏伟,汪洋洲.
吉林省亚洲玉米螟的发生规律[J]
.植物保护学报,2005,32(3):241-245.
被引量:41
10
吕仲贤,杨樟法,胡萃.
寄主植物对亚洲玉米螟取食、生长发育和生殖的影响[J]
.植物保护学报,1996,23(2):126-130.
被引量:16
引证文献
11
1
杨建宏.
万全县玉米螟的发生与防治[J]
.现代农业科技,2012(6):191-191.
2
高新梅,刘洪军,薛丽静.
白城地区玉米螟综合防治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2(5):211-211.
被引量:1
3
王小梅.
运城地区玉米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措施[J]
.农业技术与装备,2013(4):67-68.
被引量:1
4
马梦含,王璐璐.
八月红梨病虫害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J]
.科技风,2013(14):262-262.
5
张斌,陈宝军,许丽春.
玉米螟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J]
.农民致富之友,2013(18):100-101.
被引量:2
6
杨乐阵.
玉米螟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技术[J]
.农技服务,2014,31(12):83-83.
7
陈蓉,顾向红.
新疆伊犁河谷玉米螟发生情况及绿色防控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5(1):154-154.
被引量:6
8
聂继东,汪宏伟.
粘虫对玉米的危害与防治[J]
.吉林农业(下半月),2017(4):84-84.
被引量:3
9
杨继甲.
浅析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J]
.农民致富之友,2016(10):174-175.
10
吴兰花,郑丽霞.
玉米害虫的研究进展[J]
.贵州农业科学,2018,46(3):53-58.
被引量:8
二级引证文献
21
1
顾盼.
夏玉米常见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3(15):149-149.
被引量:6
2
刘润秋,朱永国.
榆树市玉米螟的发生与防治[J]
.现代农业科技,2014(16):134-134.
3
余宗连.
玉米螟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探讨[J]
.农民致富之友,2014(8):91-91.
被引量:1
4
王道华.
玉米螟的发生规律观察与害虫防治技术措施分析[J]
.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0(33):96-96.
5
刘文,黄红梅,秦晓玲,付文君.
伊犁河谷玉米螟发生原因及防控措施[J]
.现代农业科技,2017(19):108-109.
被引量:1
6
阿依克孜,丁新华,付开赟,吐尔逊.阿合买提,何江,朱晓华,班小莉,古丽夏提,丁爱琴,郭文超.
新疆玉米产区三个玉米螟地理种群发育起点、有效积温测定与比较研究[J]
.新疆农业科学,2017,54(10):1863-1874.
被引量:10
7
孙红炜,徐晓辉,李凡,高瑞,杨淑珂,路兴波.
抗虫耐除草剂玉米杂交种瑞丰1号-双抗12-5对3种主要鳞翅目害虫的抗性[J]
.山东农业科学,2018,50(5):109-114.
被引量:5
8
蒋兴川.
淮河中游蚌埠地区玉米害虫种类调查[J]
.江西农业,2018(18):24-24.
9
孙红炜,李凡,高瑞,徐晓辉,杨淑珂,路兴波.
转cry1Ab/cry2Aj和G10evo-epsps基因玉米中Bt蛋白的时空表达及抗性评价[J]
.生物安全学报,2018,27(1):63-68.
被引量:9
10
周旭.
玉米螟转基因防治研究进展[J]
.南方农业,2018,12(35):7-8.
被引量:2
1
陈士祥.
玉米螟的综合防治措施[J]
.中国农业信息,2014,26(4S):107-107.
被引量:1
2
吴桂福,丁建娣,秦艺.
玉米螟的发生与防治[J]
.农家致富,2003(11):17-17.
现代农业科技
2011年 第20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