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论汉语文课程名称的归正与我国母语教育目标的重建 被引量:7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文章基于对我国传统"语文"课程名称之弊的历史反思,梳理并归纳出世界各国母语课程和教科书命名的共同特点,力主变传统单一的"语文"课程名称为以"汉语"为核心词、重心逐渐递升的新命名序列;进而着重阐释我国母语教育目标的重建,即确立积极语用为核心的母语教育目标观,培养学习者以"思"为中枢,以"听、读、视"为基础,以"说、写、评"为指向的全语用能力,并使之由狭隘的接受性语用升华为洋溢主体个性、美感和创意的表现性语用(深度语用),炼就未来公民以"表现力"为内核的"言语童子功",最终汇聚成象征着东方大国空前文化创造活力的强势汉语。
作者 潘涌
出处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1-38,共8页 Journal of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基金 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与活力汉语的打造"成果之一(09YJAZH093)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5

二级参考文献12

  • 1杨昌勇.也论教育之适应与超越——对鲁洁教授“超越论”的商榷[J].教育研究,1997,18(3):27-32. 被引量:49
  • 2[美]马斯洛.《动机与人格》,许金声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年,第43页.
  • 3潘新和:《语文:表现与存在》,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68-175页.
  • 4[德]威廉·冯·洪堡特:《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姚小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30页.
  • 5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 6申小龙:《汉语与中国文化》(修订本),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7-34页.
  • 7郭有通:《创造心理学》第3版,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42页.
  • 8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85页.
  • 9(德)马克斯·舍勒(MaxScheler)著,陈泽环,沈国庆.人在宇宙中的地位[M]上海文化出版社,1989.
  • 10[美]柏忠言 编著,张蕙兰助.西方社会病[M]三联书店,1983.

共引文献352

同被引文献28

引证文献7

二级引证文献16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