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教育目的在于形成理想的“人之形象”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教育目的是人自觉建立起来的理想的人之形象。然而,当前教育目的的笼统、片面,使得教师们无法建立起相应的、理想的受教育者表象,造成实践混乱不堪、各行其是。为此,教育目的应该弃抽象而求直观,整合统一的社会性、个体性于个性生成之中,从而构建起丰满的、清晰的个性化形象。
作者
陶青
出处
《辽宁教育》
2011年第10期13-13,共1页
关键词
个性化形象
教育目的
理想
受教育者
社会性
个体性
教师
分类号
G40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8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8
1
教育目的[J]
.内蒙古教育,2010(14):1-1.
被引量:1
2
胡珠楠.
教育目的的功利性之批判[J]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09,0(9):6-8.
被引量:1
3
张怀英.
我国教育目的的历史变迁及分析[J]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09,0(33):16-17.
被引量:1
4
姜俊和.
杜威的教育目的论及其启示[J]
.外国教育研究,2005,32(2):26-28.
被引量:14
5
岳伟.
促进人的自我实现:一种新的教育目的观[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79-84.
被引量:28
6
孟飞.
对我国教育目的进一步的认识[J]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9(6):143-145.
被引量:11
7
郭冰.
中国教育目的60年:演变与反思[J]
.中国教师,2009(21):18-21.
被引量:8
8
张等菊,扈中平.
对层次教育目的的思考[J]
.教育科学,2001,17(4):1-3.
被引量:15
引证文献
1
1
宋慧丽.
从课程改革看教育的目的[J]
.才智,2019,0(7):56-56.
1
陶青.
教育新解:“人之形象”与教育目的——论教育目的的“直观性”[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30(7):7-10.
被引量:1
2
李卫英.
小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与个性有效生成[J]
.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0(12):13-13.
3
冯莉莉.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教学个性生成策略研究[J]
.哈尔滨学院学报,2012,33(9):133-136.
被引量:1
4
周耀虎.
小学思品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个性生成[J]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版),2011(10):87-87.
5
郑祥丽.
教师教育智慧的表征与生成[J]
.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2):72-76.
6
黎平辉.
“自我”的消退与回归——教师影响力重建与教师教学个性生成[J]
.当代教育科学,2014(4):7-10.
被引量:2
7
张新平.
关于教育管理理论、实践及其关系的思考[J]
.高等教育研究,2002,23(6):89-93.
被引量:9
8
任玉洁,刘晓明.
思政课程对学生个性生成的促进性[J]
.时代教育,2011(4):291-291.
9
黎平辉.
从表演到表现:课程改革与教师教学个性生成——知识观演变的视角[J]
.国内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动态,2014(19):7-7.
10
王保升.
协商生成的语文教学散论[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28(9):111-112.
辽宁教育
2011年 第10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