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男性世界的两位女性——浅析余华《兄弟》中的李兰、林红形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余华在《兄弟》中对李兰、林红两女性形象的造型别具风采.接近自然主义的现实主义描写手法让这两女性形象所负载的批判意义更加沉重.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
作者
袁媛
机构地区
淮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文教资料》
2011年第29期15-16,共2页
关键词
余华
小说《兄弟》
女性形象
批判意义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
1
王达敏.余华论,2006年9月第一版:200.
1
李云峰.
丑陋的人性——余华小说《兄弟》解读[J]
.文教资料,2012(15):11-12.
2
欧阳钦.
苦难中的温情——解读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J]
.文教资料,2010(21):16-18.
被引量:1
3
程泰宁、李兰娟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J]
.杭州科技,2005,26(6):10-10.
4
郭燕.
批判意义理性主义[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3,29(8):3-8.
被引量:1
5
胡素花.
生存的荒谬 想象的自由——浅谈卡夫卡对余华文学创作的启迪[J]
.文教资料,2010(18):85-86.
6
李海,崔玉芳.
李兰漏刻——中国古代计时器的重大发明[J]
.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2,18(2):69-72.
被引量:2
7
冯艳华.
后现代视野下余华的大众化欲望表达[J]
.红河学院学报,2013,11(1):43-48.
8
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省传染病重点实验室[J]
.今日科技,2009,29(8).
9
张成岗.
基督教与现代技术问题——舒尔曼技术观剖析[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3(2):20-24.
10
王需.
浅论《活着》的宿命哲学意识[J]
.文教资料,2009(3):19-20.
文教资料
2011年 第2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