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明朝“重其重罪、轻其轻罪”刑事司法原则及其现代省思
被引量:
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明史.刑法志》记载"盖太祖用重典以惩一时,而酌中制以垂后世,故猛烈之治,宽仁之诏,相辅相行,未尝偏废也",明朝法律既有其猛烈重典的一面,也有用刑轻缓不失宽仁的一面,表现出"重其重罪、轻其轻罪"的特点,明朝统治中国二百七十余年的历史充分证明:"重其重罪、轻其轻罪"在一定程度上适应明朝社会的发展。对该原则予以分析可以对我国现代法律制度提供理论上的借鉴。
作者
崔璨
机构地区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出处
《理论界》
2011年第10期52-53,共2页
Theory Horizon
关键词
明朝
重其重罪、轻其轻罪
司法原则
省思
分类号
D9 [政治法律—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3
参考文献
12
共引文献
166
同被引文献
11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2
1
[4]唐明律合编[M].北京:三联书店,1989.
2
.荀子·正论[M].,..
3
孙子兵法注.
4
.明史·刑法志[M].,..
5
[14]夏燮. 明通鉴[M].北京:中华书局,1959.
6
明史.北京:中华书局,1976.
7
.明太祖实录[M].,..
8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9
[5]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商务印书馆,1983:163.
10
“关于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几个问题”.人民网.2010-11-05.
二级参考文献
33
1
李晟.
法制之外的普法——从革命文学中的司法叙事切入[J]
.北大法律评论,2010,11(1):27-44.
被引量:2
2
凌斌.
立法与法治:一个职业主义视角[J]
.北大法律评论,2004,5(1):247-264.
被引量:10
3
陈端洪.
立法的民主合法性与立法至上——中国立法批评[J]
.中外法学,1998,10(6):59-69.
被引量:100
4
刘星.
法律解释中的大众话语与精英话语——法律现代性引出的一个问题[J]
.比较法研究,1998,12(1):33-36.
被引量:42
5
倪正茂.
法繁网密一脉相承——秦汉立法概况[J]
.法学杂志,1984,5(3):44-46.
被引量:1
6
刘星.
重新理解法律移植——从“历史”到“当下”[J]
.中国社会科学,2004(5):24-36.
被引量:84
7
强世功.
迈向立法者的法理学——法律移植背景下对当代法理学的反思[J]
.中国社会科学,2005(1):109-122.
被引量:120
8
杨振红.
从《二年律令》的性质看汉代法典的编纂修订与律令关系[J]
.中国史研究,2005(4):27-57.
被引量:29
9
凌斌.
法治的两条道路[J]
.中外法学,2007,19(1):1-20.
被引量:32
10
晋书·卷三十四·列传第四[M].北京:中华书局,1975.
共引文献
166
1
陶能祥.
幼儿主体性及其发展[J]
.韶关学院学报,2002,23(11):110-114.
被引量:6
2
罗会必,吕中国.
荀子的犯罪学思想探略[J]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26(2):62-63.
3
邹薇.
论强化科技伦理道德引导的途径[J]
.求实,2005(z1):67-68.
被引量:1
4
李云霖,陈达.
理想与现实的融合——论私有财产权入宪[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9(z1):240-242.
5
韩晓燕.
中国古代治贪对策及历史思考[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5(z1):209-212.
6
吴秋红,刘清.
明"严法治吏,重典惩贪"及失败原因论[J]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22(2):55-59.
7
王维国,王文兵.
论科学发展观与新农村建设[J]
.承德职业学院学报,2006(4):37-40.
8
杨丽霞.
浅析《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历史地位[J]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1):14-15.
9
张仲华,任阿娟.
试论选择德治与法治并重治国方略的必然性[J]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3):10-14.
被引量:2
10
缪文升.
法制现代化进程中的人格塑造[J]
.滁州学院学报,2002,4(3):56-57.
同被引文献
11
1
刘勇.
第九讲 现代西方国家刑罚体系中自由刑的地位[J]
.国外法学,1986(4):69-74.
被引量:2
2
何鹏.
评英国刑罚制度的改革[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5,25(1):30-35.
被引量:1
3
王作富,桑红华.
新时期刑事立法的反思及若干改进构想[J]
.中国法学,1991(5):62-67.
被引量:4
4
阎青义.
《吕刑》——我国最古老的一部刑法文献[J]
.社会科学战线,1987(3):123-126.
被引量:2
5
董鑫.
第十一讲 西方之刑事政策学[J]
.国外法学,1987(1):52-58.
被引量:2
6
王友才.
试论刑罚轻与重的选择[J]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1994,16(1):33-38.
被引量:4
7
赵桂英.
管窥“刑罚世轻世重”与“严打”行动[J]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2(1):38-40.
被引量:2
8
王玉杰.
盛唐刑事政策探析[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6(1):172-174.
被引量:3
9
刘静静.
论“刑罚世轻世重”原则在当今社会的折射及危害[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09(1):23-24.
被引量:2
10
钱大群.
“刑罚世轻世重”考说[J]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1985,22(3):133-140.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1
1
郭晨晨.
论“刑罚世轻世重”原则[J]
.商,2016,0(23):256-256.
1
李云林.
论中国语境下“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的确立与完善[J]
.知识经济,2012(18):55-56.
被引量:1
2
段宏艳.
对沉默权的理性思考[J]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08,25(1):9-10.
3
宽严相济,最高法出台意见提供政策导向[J]
.长安,2010(3):64-64.
4
李林蔚.
论无罪推定[J]
.法制博览(名家讲坛、经典杂文),2014(3Z):276-276.
5
陈光中,张佳华,肖沛权.
论无罪推定原则及其在中国的适用[J]
.中国检察官,2014(9):78-78.
被引量:1
6
赵扬.
唐太宗的法治思想[J]
.企业观察家,2015,0(10):106-108.
7
刘文英.
沉默权对侦查工作的冲击与对策[J]
.广州市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14(4):10-12.
8
范玮.
不得强迫自证其罪与侦查讯问——侦查讯问的法理学思考[J]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2013,33(1):102-103.
被引量:3
9
陆远.
“审判中心主义”视角下我国证据制度构建初探——从“赵作海案”说起[J]
.群文天地(下半月),2011(9):217-217.
被引量:9
10
游伟.
经济犯罪评价标准与司法原则初探[J]
.法律适用,2010(Z1):37-39.
被引量:2
理论界
2011年 第10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