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吕氏春秋》的道论探究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吕氏春秋》是秦汉道家思想的代表性著作,它围绕"道"构建了一个宇宙生成模式,用"太一"、"精气"等范畴解释了其运行原理和特点。《吕氏春秋》着重强调了"乐"的媒介作用和教化作用,是对"道"的认识问题上的又一进步。
作者
梁从峨
机构地区
西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出处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5期55-57,60,共4页
Journal of Mudanjiang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关键词
道
精气
乐
分类号
B223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8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492
同被引文献
13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6
1
许维通.吕氏春秋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2009.
2
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3
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99..
4
万斌.
楚简《太一生水》的学派再辨析[J]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47-50.
被引量:1
5
黎翔风.管子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4.
6
郑英玲.
道家哲学对中国艺术理论贡献略谈[J]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0-12.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
8
1
谭宝刚.
近十年来国内郭店楚简《太一生水》研究述评[J]
.史学月刊,2007(7):102-109.
被引量:11
2
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0.
3
冯达甫.《老子》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4
刘安.淮南子[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5.
5
河上公.道德经:河上公章句[M].北京:中华书局,1993.
6
蒋孔阳.评老子“大音希声”的音乐美学思想.中国古代美学史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3.
7
黄怀信,撰.鹃冠子汇校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4.
8
张恩普.
《文心雕龙》文学创作心理学探讨[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70-75.
被引量:3
共引文献
492
1
孙雪霞.
《庄子》中老子形象的塑造及对老子的反思[J]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7(4):416-419.
被引量:1
2
李桂奎.
论中国古代小说的“百年”时间构架及其叙事功能[J]
.求是学刊,2005,32(1):109-113.
被引量:2
3
蔡永贵.
从接受修辞学的角度解读古汉语倒装句[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7(1):12-16.
被引量:2
4
姜颖,宋金萍.
田单与田横[J]
.管子学刊,2005(2):35-40.
5
叶友琛.
“易简”之道探微——论《易传》所揭示的《周易》哲学之重要特征[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5-8.
6
王明珂.
族群历史之文本与情境——兼论历史心性、文类与范式化情节[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4(6):5-13.
被引量:22
7
王达三.
中国传统学术视阈中的历史与历史哲学[J]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26(5):98-101.
8
周溯源.
是谁在主宰社会的治乱兴衰——中国古代政治家、思想家的若干认识[J]
.史学月刊,2005(12):92-96.
9
丁波.
试论口头传说历史时期历史传播的主体与受体[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3(2):111-116.
被引量:2
10
冯晓庐.
“功臣”说:明代文学流派批评态度的历史性转向[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6,22(4):29-32.
同被引文献
13
1
朱银花.
中外古典时期的“名实”观比较[J]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7(3):122-125.
被引量:2
2
杨婕.
从名实之论看中西方哲学的语言观[J]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20(1):1-2.
被引量:2
3
姚小平.
Logos与“道”——中西古代语言哲学观同异谈[J]
.外语教学与研究,1992,24(1):34-45.
被引量:19
4
张娟娟,董志铁.
中国名实论与西方指称理论之比较[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50(3):99-103.
被引量:3
5
王寅.
对“名实”与“能指所指”对应说的思考[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6):1-3.
被引量:18
6
魏义霞.
中西语言哲学的不同特征——兼论先秦语言哲学的盛行[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3(5):48-53.
被引量:6
7
赵小兵.
语言哲学中的指称论(名实论)与翻译的意义观[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2(6):103-108.
被引量:6
8
刘利民.
纯语言性反思与分析理性思想的端倪——先秦哲学的语言关涉与名家思想取向[J]
.外语学刊,2007(1):11-18.
被引量:17
9
陈嘉映.语言哲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10
涂纪亮.语言哲学名著选集[M].北京:三联出版社,1992..
引证文献
1
1
杨萌.
“名实观”视阈下的中西语言哲学探微[J]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78-81.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2
1
訾晓红.
从中西思维差异看中国古典诗歌的可译性限度[J]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121-123.
被引量:1
2
郭勤勤.
名实观视域下对《三国演义》劝说言语行为的语用分析[J]
.文化学刊,2020,0(2):199-202.
1
魏仕庆.
论《老子》的“樸”[J]
.船山学刊,2008(2):87-90.
被引量:3
2
陶磊.
《系辞传》“易有太极”章要旨释论[J]
.周易研究,2006(5):43-46.
3
李嘉美.
哈贝马斯后形而上学的现实意义[J]
.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8,25(6):4-6.
4
郭德君.
儒学的超道德境界探析[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4(5):97-100.
5
胡可涛,吴雪英.
刍议老子的生态伦理思想[J]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0(2):59-61.
被引量:1
6
李嘉美.
哈贝马斯的后形而上学理论[J]
.国外社会科学,2008(2):55-62.
被引量:2
7
孔又专.
论陈抟易学思想的影响[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105-110.
被引量:3
8
张朋.
《太一生水》宇宙生成模式再探[J]
.中州学刊,2014(4):119-123.
被引量:3
9
郭永振.
论《老子》“道”的宇宙论特征——兼论与《周易》的传承[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25(11):13-15.
10
张强.
阴阳五行说的历史与宇宙生成模式[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8(5):77-83.
被引量:1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