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茅山茶区夏茶加工类普洱散茶的比较试验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以茅山茶区现有茶树品种的夏季鲜叶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茶树品种夏季鲜叶在不同加工工艺下形成的类普洱散茶(黑茶)品质。试验结果表明,茅山茶区现有主要茶树品种中大多数品种的夏季鲜叶均可用于加工类普洱散茶,但不同品种对加工工艺的适应性不同,生产单位应根据其适应性选择加工工艺。
作者
陈学林
机构地区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省茶业研究所
出处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81-382,共2页
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
关键词
茅山茶区
夏茶
类普洱散茶
加工工艺
分类号
TS272.59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15
同被引文献
9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3
1
中国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学会.北京:情报理论与实践[Z].,1999-2000..
2
中国民用航空局编译小组.失事预防[M].北京:民航出版社,1989、1990-2000..
3
陈杖洲.
渥堆后发酵陈化与普洱茶品质的形成[J]
.贵州茶叶,2007,35(2):1-5.
被引量:14
二级参考文献
6
1
王增盛,施兆鹏,刘仲华,黄建安,温琼英,朱尚同.
论黑茶品质及风味形成机理[J]
.茶叶科学,1991,11(S1):1-9.
被引量:50
2
刘仲华,黄建安,施兆鹏.
黑茶初制中主要酶类的变化[J]
.茶叶科学,1991,11(S1):17-22.
被引量:50
3
周红杰,李家华,赵龙飞,韩俊,杨行吉,杨伟,吴新庄.
渥堆过程中主要微生物对云南普洱茶品质形成的研究[J]
.茶叶科学,2004,24(3):212-218.
被引量:154
4
刘勤晋,伊奈和夫.普洱茶香味成分的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1987(04).
5
何国藩,林月婵,徐福祥.广东普洱茶渥堆中细胞组织的显微变化及微生物分析[J]茶叶科学,1987(02).
6
罗龙新,吴小崇,邓余良,傅尚文.
云南普洱茶渥堆过程中生化成分的变化及其与品质形成的关系[J]
.茶叶科学,1998,18(1):53-60.
被引量:159
共引文献
15
1
陈秀燕,陈松,郑华,陈智勇,林捷.
普洱生茶优势菌种分离纯化及其对普洱茶品质影响初探[J]
.现代食品科技,2009,25(6):604-607.
被引量:15
2
梁名志,陈继伟,王立波,陈林波,段志芬,单治国,付学奇,周红杰.
人工接种真菌固态发酵对普洱茶品质和功能的影响[J]
.食品科学,2009,30(21):273-277.
被引量:13
3
何英姿,吴菁箐,吴艳,练小玲,梁萍,周学容.
六堡茶快速陈化新工艺对茶叶品质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0):5106-5107.
被引量:13
4
文杰宇,李宗军,王远亮,许爱清.
黑茶中微生物及其相关保健功能研究进展[J]
.食品科学,2010,31(9):329-332.
被引量:28
5
田洋,肖蓉,徐昆龙,江波,史崇颖.
普洱茶加工过程中主要成分变化及相关性研究[J]
.食品科学,2010,31(11):20-24.
被引量:31
6
陈应娟,齐桂年.
康砖茶品质形成机理研究进展[J]
.福建茶叶,2010,33(5):8-12.
被引量:2
7
赵倩楠.
发酵普洱茶中微生物区系综述[J]
.农产品加工(下),2012(1):95-96.
被引量:3
8
蔡华春.
白茶品质形成研究概述[J]
.茶叶科学技术,2012(1):15-17.
被引量:28
9
胡捷,刘通讯.
不同潮水量下普洱茶渥堆过程中微生物及酶活变化研究[J]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17):93-97.
被引量:7
10
柴硕,孙琪璐,肖蕾,萧力争.
安化黑茶渥堆工艺及品质形成研究进展[J]
.茶叶通讯,2015,42(1):7-10.
被引量:10
同被引文献
9
1
袁弟顺.
福鼎大毫制作乌龙茶初报[J]
.福建茶叶,2004,27(4):12-12.
被引量:3
2
汤茶琴,王海兰.
无锡毫茶品鉴及茶艺[J]
.上海茶叶,2008(3):32-33.
被引量:1
3
李阳,严芳,何卫中,包焕盛.
不同生根剂对惠明白茶苗扦插的影响[J]
.浙江农业学报,2012,24(6):988-991.
被引量:9
4
刘德发.
8个新优良种引种及武平绿茶适制性评价[J]
.茶叶科学技术,2012(4):26-28.
被引量:2
5
曹仁勇,陈学好,赵慧,高起荣.
不同茶树品种扦插生根对比试验[J]
.江苏农业科学,2013,41(5):233-234.
被引量:10
6
刘柳姣,刘震,韦耀福,黄虹心,粟志坤.
NAA和IBA对福建茶扦插生根的影响[J]
.南方园艺,2013,24(4):14-16.
被引量:4
7
马圣洲,吴琴燕,杨敬辉,张文文,陈宏州,庄义庆.
江苏丘陵地区γ-氨基丁酸茶适制性品种筛选[J]
.江苏农业科学,2013,41(8):272-274.
被引量:6
8
陈祖娟.
不同生根处理对金花茶扦插育苗的影响[J]
.现代农业科技,2014(9):179-180.
被引量:15
9
俞海君.
吲哚丁酸和萘乙酸在茶树短穗扦插上的应用效果[J]
.热带农业科技,2004,27(1):18-20.
被引量:13
引证文献
1
1
吕梅,赵慧,王润贤,陈学好.
IBA对福鼎大毫扦插生根的影响[J]
.福建茶叶,2015,37(2):17-19.
1
张捷.
传统普洱散茶加工方法[J]
.农村百事通,2007(B07):24-24.
2
何青元.
云南普洱散茶加工技术[J]
.农村新技术(加工版),2011(11):43-45.
被引量:3
3
何青元.
云南普洱散茶加工技术[J]
.福建茶叶,2002,25(4):22-22.
被引量:1
4
陈学林.
茅山茶区不同品种白化茶夏、秋季鲜叶加工红茶的品比试验[J]
.江苏农业科学,2013,41(6):212-213.
被引量:5
5
戴素贤,吴启英,桂埔芳.
独具风格的普洱茶[J]
.广东茶业,2004(2):4-5.
被引量:2
6
禹超,叶素丹,邹新武,周卫龙,夏兵,陈建新,赵玉香,黄奕.
不同黑茶理化成分研究[J]
.食品科技,2013,38(5):78-81.
被引量:27
7
潇无痕.
普洱茶加工的几点要求(二)[J]
.致富天地,2008(7):36-36.
8
贺玮,胡小松,赵镭,廖小军,张燕,吴继红.
电子舌技术在普洱散茶等级评价中的应用[J]
.食品工业科技,2009,30(11):125-127.
被引量:43
9
龙润普洱家族:漫香·秋[J]
.大观周刊,2006(49):81-81.
10
宁井铭,张畏,牟启娅,张正竹,宛晓春.
不同灭菌方式对普洱散茶品质及主要微生物的影响[J]
.食品工业科技,2011,32(8):65-67.
被引量:2
江苏农业科学
2011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