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浅谈“独二代”的教育问题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独二代"有着特有的家庭结构,这种家庭结构势必会影响其成长。本文从利弊两方面来分析"独二代"的家庭教育问题,以便更好地趋利避害,促进其健康成长。
作者
聂丽萍
机构地区
菏泽学院教育科学系
出处
《学周刊(下旬)》
2012年第1期15-15,共1页
Learning Weekly
关键词
独一代
独二代
教育
分类号
G521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5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22
同被引文献
31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4
参考文献
4
1
黄路阳.
关于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早期经验和早期教育[J]
.安康师专学报,2000,12(2):34-37.
被引量:1
2
但菲,徐桂娟.
对城市独生子女家庭隔代教育现象的思考[J]
.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08,0(12):52-54.
被引量:12
3
胡向明.
“80后”城市独生子女之父母角色替代现象分析[J]
.中国青年研究,2010(9):68-72.
被引量:9
4
邱关军,刘佳.
“独二代”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J]
.教育导刊(下半月),2010(2):80-82.
被引量:8
二级参考文献
15
1
李蜀黔.
怎样看待隔代教育[J]
.贵州教育,2007(11):25-26.
被引量:1
2
申继亮,方晓义.
关于儿童心理发展中敏感期的问题[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1):62-67.
被引量:4
3
宋改敏,赵建斌.
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与早期教养[J]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1999,9(1):103-105.
被引量:5
4
风笑天.
中国第一代城市独生子女的社会适应[J]
.教育研究,2005,26(10):28-34.
被引量:37
5
吴旭辉.
隔代教育的利弊及其应对策略[J]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6(4):111-112.
被引量:28
6
刘电芝.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7
A·卡尔.儿童和青少年临床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3、4.
8
赵忠心.家庭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5.
9
R·A·巴伦璜敏儿,王飞雪等译.社会心理学(第十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387.
10
陈琦 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
共引文献
22
1
黄佳丽,陈永香.
不同生育政策下感知压力和育儿观对女性生育意愿的影响[J]
.心理月刊,2023(6):10-13.
被引量:2
2
李南,张霞.
城市独生父母家庭中幼儿社交退缩行为的预防与矫正[J]
.文教资料,2011(15):137-138.
3
马利娜,李晔明.
“80后”家庭对幼儿自理能力的影响[J]
.科教导刊,2012(34):227-227.
被引量:1
4
付雨鑫,杨艳春.
对城乡之间隔代教育异同的比较及对策探究[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4,30(1):89-91.
被引量:1
5
马媛.
隔代教育对幼儿发展的负面影响及规避策略[J]
.基础教育研究,2014(5):58-60.
被引量:19
6
欧阳洁,万湘桂.
当前婴幼儿家庭教育现状调查及探析——以湖南省“80后”父母育儿观及育儿现状为例[J]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4,14(4):40-43.
被引量:5
7
李清清,王小红.
我国“独二代”成长的家庭影响研究综述[J]
.中国家庭教育,2014,0(3):11-15.
8
栾文娣.
有效互动,和谐发展——浅谈独一代教师如何促进独二代幼儿社会性发展[J]
.文教资料,2014(20):136-137.
被引量:1
9
李进.
3-6岁“独二代”的家庭教育问题探析[J]
.考试周刊,2014,0(93):193-194.
被引量:1
10
柏泽慧.
幼儿隔代教养的观察研究[J]
.早期教育(幼教·教育科研),2015(3):53-56.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31
1
谭芮丽.
关于独二代的教育问题[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9(S2):184-185.
被引量:1
2
但菲,徐桂娟.
对城市独生子女家庭隔代教育现象的思考[J]
.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08,0(12):52-54.
被引量:12
3
余红梅,邹先云.
新时代的隔代教育[J]
.科教文汇,2007(2):3-4.
被引量:7
4
王春晖.
对教育领域中“三独”现象的反思[J]
.青年教师,2007(4):58-60.
被引量:3
5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第1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EB/OL].www.gov.cn/test/2012-04/20/content_2118413.hun.2012-04-20.
6
郝春冬.第二代独生子女的调查报告[A].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研究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黑龙江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2012:4-5.
7
王向荣.独二代健康状况堪忧[N].中国食品报,2010-05-07(3).
8
韩成栋,李志峰.抚养“独二代”,多数家庭爆发“战争”[N].重庆日报,2013-02-20(6).
9
钟禾畔,颜琳.“独二代”隔代教育的利弊与对策[N].杭州日报.2011-05-16(7).
10
王国平.解读和预防“富二代”、“独二代”的“儿童富贵病”[A].第十三届海峡两岸家庭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275-277.
引证文献
4
1
李清清,王小红.
我国“独二代”成长的家庭影响研究综述[J]
.中国家庭教育,2014,0(3):11-15.
2
李进.
3-6岁“独二代”的家庭教育问题探析[J]
.考试周刊,2014,0(93):193-194.
被引量:1
3
李清清,王小红.
我国“独二代”成长的家庭影响研究综述[J]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4(4):138-143.
被引量:3
4
郝一宁.
“独二代”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29(5):76-77.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4
1
蒋晓燕,潘晨阳.
“独二代”与“非独”儿童社会性发展现状比较[J]
.上海教育科研,2017(9):62-64.
被引量:1
2
潘晨阳,吴燕.
“独二代”儿童自我意识的现状分析[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37(26):16-18.
3
周梦婷.
头胎儿童在同胞关系中的身心变化及对策分析[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9,0(23):15-20.
被引量:4
4
谭庆柱.
“独二代”与“非独”儿童社会交往现状比较[J]
.江苏教育,2017(87):23-25.
被引量:3
1
邱关军,刘佳.
“独二代”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J]
.教育导刊(下半月),2010(2):80-82.
被引量:8
2
郑发树.
中学语文教学渗透情感教育之我见[J]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0(10):102-103.
3
李进.
3-6岁“独二代”的家庭教育问题探析[J]
.考试周刊,2014,0(93):193-194.
被引量:1
4
袁桃花.
略论“独二代”的家庭教育问题[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28(16):103-104.
5
杨远东.
当“独一代”教师遇上“独二代”学生[J]
.中国德育,2013,8(1):34-36.
6
庄庆鸿,李春红.
“独一代”如何教育“独二代”[J]
.教师博览(上旬刊),2013(11):16-18.
7
陈静.
隔代教育的忧与思[J]
.甘肃教育,2011(10):19-19.
8
张以兰.
农村中学物理“厌二代”学习习惯的养成探究[J]
.中学物理(初中版),2014(10):77-79.
9
郝一宁.
“独二代”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29(5):76-77.
被引量:3
10
庄庆鸿,李春红.
“独一代”如何教育“独二代”[J]
.决策探索,2013(15):28-30.
学周刊(下旬)
2012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