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广东气象》
1989年第3期17-18,共2页
Guangdong Meteorology
同被引文献3
-
1谢玲娟.西太平洋双热带气旋和南海—西太平洋双热带气旋的互旋作用[J].海洋预报,1990,7(3):15-20. 被引量:2
-
2李培,钱粤海,李向军,柳乃林.2009年西北太平洋及南海热带气旋特征分析[J].海洋预报,2011,28(4):30-34. 被引量:1
-
3滕卫平,胡波,滕舟,钟元.SVM回归法在西太平洋热带气旋路径预报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通报,2012,28(11):49-53. 被引量:5
-
1杨彩福,张朝锋,孙剑.两类热带气旋在南海的移动速度[J].海洋通报,2004,23(4):9-14. 被引量:2
-
2孙寿全,魏文秀.热带气旋与河北特大暴雨[J].气象,1995,21(7):34-37. 被引量:8
-
3蒋国荣,沙文钰.用赤道东太平洋海温预报西太平洋热带气旋年际变化的探讨[J].热带气象学报,1993,9(3):221-228. 被引量:7
-
4谢玲娟.南海热带气旋与西太平洋热带气旋成双时的复杂路径探讨[J].海洋预报,1994,11(1):7-14. 被引量:2
-
5薛根元,周丽峰,诸晓明.2005年热带气旋灾害特点初步研究[J].科技导报,2006,24(4):22-28. 被引量:7
-
6张晓慧,卢霞,颜梅.热带气旋对黄、渤海影响的统计特征分析[J].海洋湖沼通报,2003(2):11-16. 被引量:3
-
7杨金彪,郑耀文.中央台和日本数值模式热带气旋预报误差的对比检验[J].山东气象,1994,14(4):20-22. 被引量:1
-
8李英,陈联寿,张胜军.登陆我国热带气旋的统计特征[J].热带气象学报,2004,20(1):14-23. 被引量:195
-
9朱晶晶,赵小平,吴慧,吴胜安,邱明宇.2013年影响海南热带气旋异常偏多成因分析[J].气象科学,2016,36(2):262-268. 被引量:10
-
10高建芸,江志红,游立军,张容焱.百余年来影响福建热带气旋的变化特征[J].应用气象学报,2007,18(2):211-218. 被引量: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