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传统中医学认为阳气虚在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治疗应益气温阳,重用人参、附子。慢性心力衰竭病程漫长,其诊断治疗更应遵循辨证论治原则。慢性心力衰竭,早期病机以气阴两虚为主,随着病情的发展,逐渐阳气虚衰,水饮、痰浊、瘀血阻滞,从而表现出明显心力衰竭症状。治疗干预要提前到尚未出现明显的"充血性"症状之前,充分体现中医学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的治未病思想。
出处
《吉林中医药》
2011年第10期933-934,共2页
Jilin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