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回弹法无损测强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无损检测一直是工程界追求的目标,回弹法是目前我国常用的无损检测方法之一。由于拌制混凝土原材料,成型工艺、养护方法、配合比、龄期、碳化深度等因素的影响,使得采用回弹法检测结构混凝土强度效果并不很理想。本文对所涉及影响因素结合试验进行细致分析,并提出了应对措施。
作者
盛昌
周群美
陈晓刚
机构地区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连云港远洲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出处
《科技信息》
2011年第27期I0308-I0308,I0319,共2页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关键词
回弹法
无损检测
影响因素
对策研究
分类号
TU528.01 [建筑科学—建筑技术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4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19
同被引文献
15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4
参考文献
2
1
陈旭东,姚继涛,张莹莹.
浅析回弹法不确定性的根源[J]
.混凝土,2007(10):21-23.
被引量:11
2
史承明,胡兴民,邵士生,张陵.
提高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精确度的措施[J]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3(3):30-32.
被引量:10
二级参考文献
14
1
林永元,陈建民,孙仁佩.
回弹仪对回弹法检测精度的影响[J]
.工程质量,2005,23(2):11-11.
被引量:3
2
苏少萍,侯迪,刘刚,史承明.
制造企业产品知识建模研究[J]
.陕西工学院学报,2004,20(4):43-46.
被引量:4
3
刘兴远,王跃文,雷刚,冯炎.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讨论[J]
.工业建筑,2005,35(5):68-71.
被引量:10
4
孟凡深.
无损测强主要影响因素的显著性分析[J]
.福建建材,2005(2):15-17.
被引量:8
5
佟晓君,马群,陈建伟,李素娟.
混凝土强度无损检测方法精度对比分析[J]
.河北理工学院学报,2006,28(1):136-139.
被引量:11
6
史承明,林维正,张陵.
混凝土强度无损检测数据处理的混沌优化神经网络模型[J]
.无损检测,2006,28(3):123-126.
被引量:2
7
史承明,王晓明,张陵.
泡沫金属及其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2(2):84-86.
被引量:2
8
.JGJ/T23-2001,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S].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2001..
9
胡守仁 余少波 戴葵.神经网络导论[M].北京: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1998..
10
邱平.新编混凝土无损检测技术[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
共引文献
19
1
杜志刚,史承明,姜继方.
钢筋混凝土框架改扩建结构设计[J]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4(4):19-22.
被引量:6
2
刘少斌,陆守明.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影响因素探讨[J]
.河南建材,2009(1):54-55.
被引量:7
3
宋力,李鹏,汤进伟,薛松.
工程检测中回弹法测强不确定性影响因素分析[J]
.长江科学院院报,2009,26(12):98-101.
被引量:15
4
张嘉奇,黄慎江.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推定方法的探讨[J]
.工程与建设,2010,24(1):82-84.
被引量:1
5
王栋.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影响因素探讨[J]
.中国科技博览,2010(34):104-104.
6
高连海,谢德霞,陈旭东.
浅析回弹法的误差及其不确定度[J]
.混凝土,2011(7):27-28.
被引量:3
7
田咏梅.
浅谈提高混凝土抗压强度检测的措施[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3(1):196-196.
被引量:2
8
安德锋,马红侠.
高温作用后粉煤灰混凝土的无损检测[J]
.施工技术,2013,42(18):86-90.
被引量:3
9
姚楚炎.
回弹法和钻芯法在混凝土抗压强度检测中的应用[J]
.广东建材,2013,29(11):30-32.
被引量:5
10
汪魁峰.
回弹-钻芯专用曲线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应用分析[J]
.东北水利水电,2016,34(6):52-54.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15
1
郑建洪,李学文,邓小凡,周进区.
回弹值与实测强度相关性的试验研究[J]
.广东建材,2007,30(11):101-102.
被引量:2
2
JGJ/123-2011.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3
王煜.
结合施工实际分析回弹法平行检验结论[J]
.施工技术,2010,39(S2):202-203.
被引量:1
4
宋力,汤进伟,周书杰.
关于实体结构混凝土强度检测的分析与探讨[J]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9,7(3):136-138.
被引量:6
5
郭臻,张峰,王娜娜.
基于回弹法混凝土强度测定研究[J]
.价值工程,2011,30(8):85-85.
被引量:1
6
郭臻,张峰,王娜娜.
基于超声-回弹法混凝土强度测定研究[J]
.价值工程,2011,30(10):55-55.
被引量:2
7
李保平.
砼回弹法测强精度的提高[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3):202-202.
被引量:1
8
杨海燕.
回弹法专用测强曲线的建立与分析[J]
.广东建材,2011,27(10):43-45.
被引量:1
9
吴丽霞.
对预拌混凝土强度及检测的探讨[J]
.广东建材,2011,27(8):24-26.
被引量:1
10
简鸿福,胡高樟,李焱.
实体混凝土抗压强度检测方法的探讨[J]
.江西水利科技,2011,37(3):199-201.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3
1
王龙志,万立华,丁义康,张海霞,崔鑫,张雪,刘诚诚,吴修栋.
商品混凝土工程应用中的强度关系问题[J]
.施工技术,2013,42(S2):430-432.
被引量:1
2
林淑云.
影响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因素及对策研究[J]
.江西建材,2015(6):252-252.
被引量:3
3
高国杰,张悦娟.
混凝土强度现场检测技术若干问题试验研究[J]
.中国房地产业,2018,0(10):151-151.
二级引证文献
4
1
刘炼.
结构混凝土强度偏低的原因及对策研究[J]
.四川水泥,2016(3):263-263.
2
刘淑娟.
面向地铁隧道混凝土的回弹测强研究[J]
.能源与环保,2017,39(11):86-90.
被引量:1
3
杜艳.
回弹法在建筑工程检测方面的应用[J]
.工程技术与管理(新加坡),2018,2(7):416-417.
4
钱树波,宋海良,李仲来,宋军.
混凝土小试件尺寸折算系数试验研究[J]
.公路,2020,65(7):282-285.
被引量:1
1
洪田军.
混凝土无损测强影响因素的研究[J]
.新疆投资与建设,2003(7):39-39.
2
林庆昌.
粉煤灰与矿粉在混凝土中的应用研究[J]
.福建建材,2004(4):15-16.
被引量:2
3
柴桦.
超声回弹综合法无损测强技术在桥梁工程上的应用[J]
.内江科技,2006,27(9):126-127.
被引量:1
4
孙逸增,候占山.
混凝土无损测强非统计法验收标准的改进[J]
.辽宁建筑,1997(4):1-2.
5
孟凡深.
无损测强主要影响因素的显著性分析[J]
.福建建材,2005(2):15-17.
被引量:8
6
朱淑霞,刘丽.
长龄期混凝土结构无损测强方法的选择[J]
.吉林交通科技,2012(3):11-13.
被引量:2
7
刘梦溪,陈凤华.
混凝土无损测强地区曲线试验研究[J]
.施工技术,2004,33(4):60-61.
被引量:5
8
林淑云.
影响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因素及对策研究[J]
.江西建材,2015(6):252-252.
被引量:3
9
罗永会,高振国,姚少巍.
提高混凝土无损测强曲线拟合精度的措施研究[J]
.理化检验(物理分册),2005,41(10):510-512.
被引量:2
10
侯林峰,刘灿辉.
洛阳地区混凝土回弹测强的实验研究[J]
.西部探矿工程,2004,16(9):190-191.
被引量:1
科技信息
2011年 第2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