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传媒与文化研究的学术路径与基本原则——“传媒与文化研究丛书”总序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美国传播学者詹姆斯·凯瑞说过:“传播的起源及最高境界,并不是指智力信息的传递,而是建构并维系一个有秩序、有意义、能够用来支配和容纳人类行为的文化世界。”由此,可以引申出一个命题,“传播即文化”。
作者
董天策
机构地区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出处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1-92,103,共3页
Contemporary Communication
关键词
文化研究
传媒
总序
丛书
路径
学术
传播学者
文化世界
分类号
G210 [文化科学—新闻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5
参考文献
11
共引文献
226
同被引文献
11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4
参考文献
11
1
[美].詹姆斯·W凯瑞著,丁未译.《作为文化的传播》,华夏出版社2005年版,第7页.
2
何道宽.
媒介即文化──麦克卢汉媒介理论批评[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0,25(6):25-31.
被引量:62
3
[加].哈罗德·英尼斯著,何道宽译.《传播的偏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8页.
4
赵斌.
英国的传媒与文化研究(上)[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1,26(5):11-14.
被引量:7
5
李彬.
批判学派纵横谈[J]
.国际新闻界,2001,23(2):64-70.
被引量:16
6
肖明华.
论詹明信的后现代主义文化逻辑研究[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9(1):41-46.
被引量:8
7
陈力丹,陆亨.
鲍德里亚的后现代传媒观及其对当代中国传媒的启示——纪念鲍德里亚[J]
.新闻与传播研究,2007,14(3):75-79.
被引量:60
8
何道宽.《媒介环境学派的理念辨析》,吴予敏主编.《传播与文化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75页.
9
[美].林文刚编,何道宽译.《媒介环境学-思想沿革与多维视野》,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林文刚序.
10
金兼斌.
传播研究典范及其对我国当前传播研究的启示[J]
.新闻与传播研究,1999,6(2):11-23.
被引量:21
二级参考文献
15
1
季桂保.
让─鲍德里亚的大众传媒理论述评[J]
.学术月刊,1999,31(6):61-65.
被引量:11
2
高竹梅.
传奇式的传播学家──关于麦克卢汉[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1998,23(2):40-42.
被引量:3
3
李瑞华.
总体性与后现代主义——对詹姆逊理论的考察[J]
.文艺理论与批评,1998(5):132-139.
被引量:3
4
吴文虎.
对中国大陆传播学研究的思考[J]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16(2):127-135.
被引量:7
5
贺建平.
仿真世界中的媒介权力:鲍德里亚传播思想解读[J]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3,5(6):36-43.
被引量:10
6
[2]乔治·瑞泽尔.后现代社会理论[M].谢立中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
7
[3]肖恩·霍默.弗雷德里克·詹姆森[M].孙斌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8
[12]谢少波,王逢振.文化研究访谈录[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9
迈克·费瑟斯通.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139,143,125,96,178,198,69,172,156,210,204,181,13.
10
詹姆逊 胡亚敏 译.文化转向[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共引文献
226
1
王艳.
跨媒介叙事——数字时代的《格萨尔》史诗[J]
.中外文化与文论,2020(2):178-187.
被引量:4
2
党明辉.
“流量”准则:算法机制下的新媒体赋权——基于两种对立观点形成过程的分析[J]
.中国网络传播研究,2018(2).
被引量:1
3
刘彦武.
回顾与展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化研究的治理转向[J]
.学习与实践,2021(2):122-131.
被引量:3
4
杨琳,许楠.
基于发展研究的中国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J]
.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3(1):3-18.
5
熊芳.
本真与失真:论国产喜剧电影的“非现实性”表达[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0,0(1):111-116.
被引量:4
6
杨逐原,郝春梅.
媒介空间中的情感演化研究——基于情感具身性的视角[J]
.全球传媒学刊,2022,9(6):53-67.
被引量:3
7
高红明.
后现代传媒生态下的重大疫情与社会焦虑——法兰克福学派社会病理学视角[J]
.前沿,2020(5):78-83.
8
陆臻,张施闻.
符号政治经济学视阈中短视频“直播带货”探析——以“李佳琦Austin”抖音账号为例[J]
.中国文化产业评论,2023(1):153-168.
9
王光利.
审美范式转型与新媒体文学发展路向[J]
.江苏社会科学,2021(2):142-149.
被引量:5
10
刘大年.
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管窥[J]
.新闻爱好者,2003(6):18-19.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11
1
秦志希,夏冠英,徐小立,刘建明.
“媒介文化研究”笔谈[J]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58(4):494-503.
被引量:19
2
鲍海波.
文化转向与媒介文化研究的任务[J]
.新闻与传播研究,2006,13(3):46-52.
被引量:6
3
鲍海波.
媒介文化的研究现状及其本土化反思[J]
.新闻知识,2008(12):6-9.
被引量:4
4
於红梅.
批判地审视媒介文化研究——基于2009-2010年媒介文化研究的评述[J]
.新闻大学,2011(2):137-144.
被引量:7
5
齐爱军.
“媒介文化”的理论使命论析[J]
.国际新闻界,2012,34(5):43-48.
被引量:3
6
胡翼青.
论文化向度与社会向度的传播研究[J]
.新闻与传播研究,2012,19(3):4-11.
被引量:19
7
胡翼青.
新闻传播研究不需“时效性”[J]
.青年记者,2012(22):1-1.
被引量:3
8
胡翼青,吴欣慰.
“奇观”之于“景观”:论凯尔纳对德波的跨文化解读[J]
.新闻与传播研究,2013,20(11):56-67.
被引量:19
9
隋岩,张丽萍.
传媒消费主义带来的价值嬗变与文化反思[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5,37(6):14-19.
被引量:11
10
周昱含,胡翼青.
从文化霸权到媒介霸权:论葛兰西思想的美国之旅[J]
.全球传媒学刊,2015,2(3):1-17.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1
1
张泉泉.
中国媒介文化研究的本土化探索[J]
.当代传播,2016(5):63-67.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4
1
赵红勋,张卓.
2016年我国新闻传播学理论研究综述[J]
.现代视听,2017(1):38-45.
被引量:1
2
蒋晓丽,郭旭东.
被遮蔽的表征——“第三学派”视域下的凯尔纳媒介观[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41(5):137-141.
被引量:3
3
刘亚.
智媒体时代我国媒介文化研究的多维发展[J]
.传媒,2022(24):94-96.
4
吴梦晗.
媒介伦理研究的本土化:困局、意义与尝试[J]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42(3):108-117.
被引量:1
1
董天策.
“传媒与文化研究丛书”总序[J]
.今传媒,2015,23(4):137-140.
2
韩俊.
中国改革开放的波澜画卷--《中国经济改革30年》丛书总序[J]
.改革,2008(10):149-149.
3
苏良亿.
试论编书育人[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34(S3):182-184.
4
陈婷,吴畅畅.
夹缝中的生存——以《见证》、《探索·发现》、《讲述》为例看纪录片的栏目化[J]
.新闻大学,2009(2):83-88.
被引量:3
5
边诗朦.
传播学视角下对微电影的分析[J]
.科教导刊(电子版),2015,0(3):94-94.
6
徐湖平.
《收藏与珍赏》系列丛书总序[J]
.东南文化,1995(2):113-114.
7
陈力丹,陈秀云.
传媒变易之五 变化中的传媒与文化[J]
.青年记者,2009(5):23-24.
被引量:2
8
金恩晖.
把图书馆的内容还给图书馆学——中国图书馆学自学系列丛书总序[J]
.图书馆学研究,1988(6):3-4.
9
《孔子文化世界行》——中华传统文化的国际公关[J]
.公关世界,2010(5):58-60.
10
冯延军.
浅议数字化服务时代背景下的文化馆建设[J]
.中国民族博览,2016,0(2):54-55.
被引量:3
当代传播
2011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