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根、溜、注、入”与天地合参的哲学思想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灵枢.根结》列述了手足六阳经的"根、溜、注、入"等穴,由下而上有规律地排列在肘膝以下和颈部,共30个腧穴。该文通过对"根、溜、注、入"流注特点的分析,对"根"于四肢末端,上"入"于颈部的起始规律进行探讨,结合《内经》中天地相参的哲学思想,从经脉的角度认识人与自然相参的整体观。
作者
刘东明
徐秋玲
机构地区
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
海南医学院
出处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2057-2058,共2页
Lishizhen Medicine and Materia Medica Research
关键词
根、溜、注、入
经络学说
天地合参
分类号
R284.2 [医药卫生—中药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54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8
参考文献
1
1
张灿岬.黄帝内经文献研究[M].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
同被引文献
54
1
罗恒,刘汝专,唐晓菊,黄有荣,龚平,王智群,班正涛,张磊,杨博,李任成.
颈性眩晕治疗研究进展[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0(2):175-178.
被引量:31
2
李忠山.
以“传”立论谈经络的“是主所生病”[J]
.长春中医学院学报,1995,11(3):18-18.
被引量:1
3
郭克栩.
论“痛则不通 不通则痛”[J]
.辽宁中医杂志,2005,32(11):1137-1137.
被引量:17
4
王文春,张安仁,卢家春,王梅,赵娟妮,班立生.
改良《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在椎动脉型颈椎病中医临床中的应用及评价[J]
.西南军医,2007,9(4):145-146.
被引量:121
5
袁宜勤.
《灵枢·经脉》六阳经“是主所生病”探析[J]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7(6):64-64.
被引量:4
6
赵京生.
足经腧穴远道主治规律的理论形式——根结理论解读[J]
.中国针灸,2008,28(5):387-391.
被引量:18
7
刘东明,谷世喆.
“根、溜、注、入”本意及应用探讨[J]
.中国针灸,2008,28(6):456-458.
被引量:1
8
沈雪勇.
手三阳经合穴缘何少用于腑病的治疗[J]
.中国针灸,1998,18(8):511-512.
被引量:4
9
赵京生,史欣德.
论经脉理论的两种模式[J]
.中国针灸,2009,29(12):1016-1020.
被引量:21
10
孟庆云.
中医痛证理论发展之历程[J]
.上海中医药杂志,1999(3):4-6.
被引量:15
引证文献
3
1
苑玉坤,王恩忠,卢岩.
手三阳经与相应脏腑的联系探析[J]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41(3):6-9.
被引量:2
2
姜文飞,张万里,于艺,姜润成,祝木星.
基于“根溜注入”理论针刺上入穴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研究[J]
.中医药学报,2022,50(8):44-47.
被引量:6
3
赵欣怡,汤雨珍,杨丹红.
杨丹红教授运用通经刺络针法治疗痛证经验撷要[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23,47(12):1476-1478.
二级引证文献
8
1
张丽,靳辉.
腕踝针联合Bobath疗法治疗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研究[J]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23,25(3):98-100.
被引量:2
2
戴玲瑜,宋莉瑶,李顺,曹韦娜,饶云龙.
经颅磁脑病生理治疗仪、针灸联合高压氧对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分析[J]
.中国当代医药,2023,30(25):88-91.
3
马小闵,张春娇,孙敦坡,尚国超,黄谦.
毫针速刺法联合颈舒颗粒治疗气滞血瘀型颈性眩晕的效果[J]
.实用医学杂志,2023,39(16):2136-2141.
被引量:5
4
杜涛.
温针灸联合推拿治疗颈性眩晕患者的临床效果[J]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3,38(8):153-155.
5
罗颖,李双飞,貌雯靖,李淑蕾,詹杰,陈红霞.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肩痛选穴规律[J]
.新中医,2023,55(21):117-125.
被引量:2
6
涂显琴.
针刺颈夹脊穴结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效果[J]
.中外医学研究,2024,22(2):125-128.
被引量:1
7
邓志军,杨文龙,李典,赵斌,杨凤云.
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机制及中医治疗的研究进展[J]
.中医药学报,2024,52(7):117-120.
被引量:1
8
饶凯华,黄春华,张卫华,郭玥.
颈性眩晕的中医病机、证型特点及中医治疗进展[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4,30(9):1609-1613.
被引量:1
1
张明.
道教养生观对中医养生理论的影响[J]
.时珍国医国药,2009,20(1):229-230.
被引量:3
2
蔡长荣.
针灸医案 虚劳案——针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化疗后遗周围神经病[J]
.中医外治杂志,2010,19(1):64-64.
被引量:5
3
董晓芳.
特定穴临床应用举隅[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05,7(24):62-62.
被引量:1
4
昌兴国,何玲.
对肘膝以下穴位重要性的探讨[J]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1997,20(3):46-46.
5
张明建.
浅谈五腧穴与五行配合[J]
.中医药通报,2012,11(1):29-30.
被引量:7
6
李春生,李兆合.
侯诚治八脉交会穴与五输穴临床应用探微[J]
.中医杂志,2014,55(24):2155-2157.
被引量:6
7
冯富忠.
远道取穴法临床运用三则[J]
.中国民间疗法,2013,21(6):12-13.
被引量:3
8
周玉艳.
五腧穴的临床应用[J]
.上海针灸杂志,2001,20(6):31-31.
被引量:2
9
丁丽玲,管遵惠.
管氏子午流注针法治疗中风病46例临床观察[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2,33(11):52-53.
被引量:3
10
刘加池,王学青,张基玲.
辨证透肘膝以下穴位治中风后遗症516例[J]
.滨州医学院学报,1996,19(5):490-491.
时珍国医国药
2011年 第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