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天理与人文的统一——朱熹论礼、理关系
被引量:
5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朱熹的礼学追求秩序重建与内圣之道的和谐,其礼学思想的最大特色在于:既重视高明的形上学理论建构,又强调下学工夫的践履。所以,清儒认为宋儒只讲理而不言礼不确,朱熹不但重视理的本体理论综合,又特别重视礼的工夫论,是天理与人文的统一。
作者
殷慧
机构地区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
出处
《中国哲学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1-49,共9页
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朱熹礼学研究"(09BZS034)的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
天理
节文
体用
秩序
分类号
B244.7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6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33
同被引文献
15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10
参考文献
3
1
牟坚.
朱子对“克己复礼”的诠释与辨析——论朱子对“以理易礼”说的批评[J]
.中国哲学史,2009(1):20-33.
被引量:15
2
何俊.
由礼转理抑或以礼合理:唐宋思想转型的一个视角[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4(6):36-43.
被引量:12
3
颜炳罡.
依仁以成礼,还是设礼以显仁──从儒家的仁礼观看儒学发展的两种方式[J]
.文史哲,2002(3):75-81.
被引量:12
二级参考文献
56
1
何俊.
宋元儒学的重建与清初思想史观——以《宋元学案》全氏补本为中心的考察[J]
.中国史研究,2006(2):131-145.
被引量:26
2
何俊.
推陈出新与守先待后——从朱熹研究论余英时的儒学观[J]
.学术月刊,2006,38(7):61-68.
被引量:5
3
陆敏珍,何俊.
朱熹经典诠释的理念、标准与方法——以《论语·学而》四种诠释为例[J]
.哲学研究,2006(7):24-30.
被引量:4
4
陈来.《朱熹哲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页190.
5
.张载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8..
6
.十三经注疏[M].北京:中华书局,1980..
7
.《经义考》[M].,..
8
.《邵氏闻见录》卷十一[M].,.第117页.
9
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四部丛刊本[M].,..
10
徐松.宋会要辑稿[M].北京:中华书局,1957..
共引文献
33
1
姚勇.
工夫之“一体”抑或“间断”?——朱熹“克己复礼”诠释的曲折与转进[J]
.哲学评论,2023(2):1-15.
2
时婧.
《论语》“善人”解释的“德位之争”[J]
.原道,2020(2):26-37.
3
秦晓.
转化与开新:论朱熹对“克己复礼为仁”的诠释[J]
.朱子学研究,2023(1):68-83.
4
张自慧.
中国礼文化之和谐观探析[J]
.江淮论坛,2005(3):113-116.
被引量:8
5
俞正樑.
和谐世界:人道思想与世界秩序的综和[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47(6):24-31.
被引量:6
6
张自慧.
从人性视角探析先秦儒学久为治世之道的原因[J]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7(4):10-14.
7
殷慧,肖永明.
朱熹礼学思想建设的启示[J]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5(1):40-45.
被引量:3
8
赵炎才.
传统“礼”与“仁”思想基本特点透视[J]
.天府新论,2011(2):114-119.
被引量:1
9
陆敏珍.
北宋时期的洛阳与洛学[J]
.浙江学刊,2011(2):117-124.
被引量:1
10
张自慧.
和谐:礼乐文明的本质特征——对中国古代文明构建路径的理性思考[J]
.理论月刊,2011(7):43-46.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15
1
刘家和.
先秦儒家仁礼学说新探[J]
.孔子研究,1990(1):23-32.
被引量:33
2
王超.
儒家的礼和法家的法的异同[J]
.河北法学,1985,3(2):27-29.
被引量:2
3
鲁庆中.
中国上古思想表达方式的两个阶段[J]
.中州学刊,2004(6):158-162.
被引量:1
4
江贻隆,陆建华.
韩非之礼学[J]
.江汉论坛,2006(1):94-96.
被引量:5
5
黄开国.诸子百家兴起的前奏[M].成都:巴蜀书社,2004.
6
(宋)王安石著,唐武标.王文公文集[M]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
7
康有为.论语汪[M].北京:中华书局,1984:38.
8
殷慧,肖永明.
朱熹礼学思想建设的启示[J]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5(1):40-45.
被引量:3
9
朱贻庭.
文化生命结构与传统道德继承[J]
.道德与文明,2012(4):13-20.
被引量:9
10
钱广荣.
道德文化建设之“文以载道”视野探微[J]
.道德与文明,2013(1):16-19.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5
1
殷慧,寻梦依.
宋代礼制变化与理学兴起[J]
.中国哲学史,2021(2):27-36.
被引量:3
2
郑文宝.
道德制度化建设路径探微——基于孔子对“礼”的实用主义建构[J]
.道德与文明,2015(2):65-68.
被引量:5
3
郑文宝.
孔子德刑观的审视与解读[J]
.伦理学研究,2015(3):50-54.
被引量:2
4
吕欣.
朱熹论苏轼之“文”[J]
.中华文化论坛,2021(2):72-84.
被引量:2
5
殷慧.
陈淳的礼乐思想与实践[J]
.原道,2012(2):184-195.
二级引证文献
10
1
朱晗.
嵇康对传统乐论等级教化意识的背离——基于《声无哀乐论》的政治视角解读[J]
.北方论丛,2016(4):55-58.
被引量:1
2
张艳娥.
价值观的制度化:何以必须与何以可能[J]
.唐都学刊,2016,32(4):90-96.
被引量:1
3
王大春,丁丽,于红丽,李庆云.
官本位意识的立与破——基于儒家思想和人本主义的双重审视[J]
.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2016,30(6):61-64.
被引量:1
4
王荣.
五大发展理念与当代中国思想道德建设研究[J]
.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2016,18(6):6-11.
5
夏权威.
东北文化与东北振兴——论东北振兴的文化支撑(下)[J]
.经济研究导刊,2017(12):1-2.
被引量:2
6
吕欣.
林罗山对朱熹“文”论的继承与展开[J]
.孔子研究,2021(4):127-137.
7
殷慧.
宋明礼教思想的展开及其特性[J]
.孔子研究,2022(4):136-145.
被引量:2
8
吕欣.
朱熹的“为文”论[J]
.现代哲学,2022(5):151-160.
9
马婕.
钱选《浮玉山居图》探微[J]
.艺术科技,2023,36(8):131-133.
10
殷慧,廖春阳,Hou Jian(译).
千叶之花:王龙溪对礼教的推崇、批判与超越[J]
.孔学堂,2023,10(2):66-77.
1
王守玉.
浅议孟子关于礼的学说[J]
.理论建设,2011,27(5):102-105.
被引量:2
2
柴永昌.
“义”义再辨正[J]
.安康师专学报,2005,17(6):5-7.
3
贾孟影.
换一个地方 换一种心情[J]
.八小时以外,2011(1):24-25.
4
韩东屏.
为“金规则”辨[J]
.伦理学研究,2003(1):80-83.
被引量:3
5
崔亨植.
朱熹哲学中的欲望与秩序[J]
.管子学刊,2016(3):64-68.
6
杨国荣.
理念与境遇──论朱熹的伦理思想[J]
.孔子研究,2001(3):88-93.
被引量:3
7
朱杰人.
朱子家礼之婚礼的现代实验[J]
.博览群书,2010(12):22-26.
被引量:4
8
闫宁.
《檀弓》“有子与子游立”章新解——兼论先秦儒家礼论中的情文矛盾问题[J]
.江汉学术,2016,35(1):105-112.
9
肖会舜.
道德秩序重建及其方法——康德论道德教育[J]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1,31(1):41-46.
10
彭林.
始者近情 终者近义——子思学派对礼的理论诠释[J]
.中国史研究,2001(3):3-14.
被引量:11
中国哲学史
2011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