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无所取材"即"无所取于桴材",表明孔子对子路"好勇"并不否定;先秦时"无所取"还不表示对某种性格、性情、态度等表示不认可不赞同。"子罕言利与命与仁"的"与"是连词,主张"与"为"赞同"义者并未拿出任何语言学上的证据,不足为训。"天下归仁"的"归"不训"称",而训归附、归向,和《孟子》"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同。"天下归仁"乃是"求仁而得仁"的境界。
出处
《中国哲学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24-128,F0003,共6页
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