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关于中国科举制度的研究分析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作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科举制度从起源到没落经历了1 300多年,在国内外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通过研习国内外学者对中国科举制度的研究成果,对科举制度的起源与终结、利弊以及对国内外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作者
姚莉
机构地区
武汉科技大学文法与经济学院
出处
《科技创业月刊》
2011年第16期118-119,共2页
Journal of Entrepreneurship in Science & Technology
关键词
科举制度
辩证
公务员
分类号
D691.3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12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57
同被引文献
11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6
1
刘海峰.
为科举制平反不等于否定废科举[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8,6(3):60-72.
被引量:10
2
顾孔仲,张洪源.
从档案资料看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沿革及其影响[J]
.兰台世界(上旬),2010(6):70-71.
被引量:2
3
许静.
中国科举制度的利弊及影响探讨[J]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6):63-64.
被引量:7
4
刘海峰.
重评科举制度——废科举百年反思[J]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5(2):5-12.
被引量:20
5
张希清.
科举制度的定义与起源申论[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7(5):99-106.
被引量:17
6
张昭军.
科举制度改废与清末十年士人阶层的分流[J]
.史学月刊,2008(1):61-69.
被引量:10
二级参考文献
112
1
刘海峰.
为科举制平反[J]
.书屋,2005(1):4-10.
被引量:38
2
徐晋如.
《儒林外史》的见识 高超在何处?[J]
.博览群书,2002(9):64-65.
被引量:15
3
谭丽梅.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兴衰[J]
.兰台世界(上旬),2010(1):55-56.
被引量:2
4
徐连达,楼劲.
汉唐科举异同论[J]
.历史研究,1990(5):104-118.
被引量:10
5
金旭东.
《科举制起源辨析》之商榷[J]
.历史研究,1984(6):59-62.
被引量:5
6
周东平.
关于科举制起源的几点意见[J]
.历史研究,1984(6):62-64.
被引量:8
7
何忠礼.
科举制起源辨析——兼论进士科首创于唐[J]
.历史研究,1983(2):98-111.
被引量:18
8
杨学为.
中国需要“科举学”[J]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49(4):17-19.
被引量:33
9
徐晓望.
论科举制度与中国东南文化的开发[J]
.东南学术,1998(6):84-90.
被引量:6
10
罗志田.
清季科举制改革的社会影响[J]
.中国社会科学,1998(4):185-196.
被引量:98
共引文献
57
1
傅冠华.
清代江南解元研究[J]
.科举学论丛,2023(2):58-72.
2
许露.
论厦门大学科举学人的学术求索与认同[J]
.科举学论丛,2022(1):110-118.
3
李力.
戏谑背后的深刻——《聊斋志异》中科举图景的还原与阐释[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8(1):76-83.
4
张亚群.
科举学研究的当代价值[J]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58(5):78-84.
被引量:13
5
杨文博.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科举制研究综述[J]
.中国电力教育(下),2009(2):22-23.
被引量:1
6
冯建民.
解析科举考试兴盛的文化动因[J]
.中国考试,2009(8):59-63.
7
陈兴德.
科举观:科举学研究的新视角[J]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59(6):79-86.
被引量:3
8
左松涛.
清代生员的进学年龄[J]
.史学月刊,2010(1):42-50.
被引量:8
9
刘丽敏,阮丹青,杨善华.
教育选拔与社会变迁——高校招生政策之世纪演变[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4(1):117-124.
被引量:9
10
张希清.
简论唐宋科举制度的变迁(上)[J]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8(1):33-39.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
11
1
旷平昌.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思想文化的变迁与发展[J]
.政工研究动态,2009(Z1):28-30.
被引量:1
2
张祥浩.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历史演变[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7(2):37-39.
被引量:6
3
陈晋.毛泽东读书笔记解析[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1610.
4
王永祥.董仲舒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
5
何克抗.孔子教育思想与教育的四大支柱[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6
刘锦贤.修身[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8.
7
教育部人事司.中外教育简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8
任鹏,尚斌,李明珠.中国儒学发展史[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8.
9
许静.
中国科举制度的利弊及影响探讨[J]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6):63-64.
被引量:7
10
赵谦,车凤.
“忠”的传统内涵与现实意义[J]
.前线,2014(3):106-111.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1
1
林祖浮.
简述儒家君子教育的历史演变[J]
.中学教学参考,2015(25):82-84.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林祖浮,林跃棍,赖倍雄.
“读议导行”育君子——《学校特色德育模式的深化研究》结题报告[J]
.中学教学参考,2016(27):80-82.
被引量:1
1
谭景玉.
中国科举制度研究的新成果[J]
.博览群书,2003(6):84-85.
2
霍炳东,张新平,陈跃进.
国宝状元卷被盗案[J]
.人民公安,2008(9):52-55.
3
萧源锦.
中国科举制度对西方国家的巨大影响[J]
.文史杂志,2012(2):4-6.
被引量:1
4
徐适.
略述中国科举制度及其对世界的影响[J]
.读天下,2016,0(21):335-335.
5
丁建中.
中国科举制度是西方文官制度的蓝本[J]
.科学大观园,2012(7):72-73.
6
王海雷.
科举制度的发展及其现代影响[J]
.西安社会科学,2010,28(1):161-162.
被引量:3
7
陈玲.
浅谈中国科举制度的基本特征和影响[J]
.才智,2008,0(1):188-188.
被引量:2
8
严泉.
论中国科举制度对近代西方文官考试制度形成的影响[J]
.历史教学(下半月),1999(1):14-18.
被引量:4
9
何程久丽.
论中国科举制度对古代社会的积极意义[J]
.学理论,2015(14):111-113.
10
明心伟.
隋唐与明清时期科举制度的比较[J]
.中学教学参考,2012(15):60-60.
科技创业月刊
2011年 第1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