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11年9月,85岁高龄的著名画家刘自鸣状告云南省美术馆,要求其归还自己161幅美术作品的事件,成为发生在美术馆行业内的一段不大不小的公案。而这则因美术馆自身收藏资金的不足而导致的尴尬诉讼,也让很多关心美术馆发展的业内人士对中国众多美术馆的发展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思考:如何建立起美术馆自身合理的运营体系、如何解决官方所需的"文化政绩"与有限的收藏经费之间的矛盾等。我们遴选了十座建筑在中国各地的指标性美术馆,以"缩略图"的方式将各个美术馆的发展现状及特色简略地呈现给读者。以下所选择的美术馆大体上分为三类:一、位于艺术中心区域的公立美术馆,如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广东美术馆等;二、具有自身鲜明特色的民营美术馆,如今日美术馆、喜马拉雅美术馆等,而何香凝美术馆+OCAT的运营模式则中和了公立与民营兼具的特质;三、依仗地方文化或资源优势而建立起的美术馆,如成都当代美术馆、苏州美术馆等。目前看来,美术馆在中国是变异后的产物,现有的国际成熟美术馆系统的运作机制并不完全适用于中国,但美术馆的功能性和对于文化传播所产生的影响在世界范围内都具有相似性,希望我们对美术馆的期待不止于期待。
出处
《东方艺术》
2011年第19期72-75,共4页
Oriental 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