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有声的乡村——论赵树理的乡村文化实践
被引量:
1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有声的乡村,对应的是现代中国"无声"的乡村。赵树理将中国传统曲艺中的"声音"植入小说中,创造出一种全新的文本形式,也创作出了当代文学的新的写作方式。赵树理的"歌舞化"理论,既是对当代生活的具体的抽象,也是对文化地方性的超越。通过"小戏性"文本的阐释,发现了赵树理小说形式与传统小戏的渊源。他通过自己独特的写作实践,回答了文学与形式、文学与政治以及文化与乡村的实践性关系。
作者
孙晓忠
机构地区
上海大学中文系
出处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9-58,共10页
Literary Review
关键词
文化实践
赵树理
乡村
当代文学
中国传统
文本形式
小说形式
文学与政治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47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77
同被引文献
68
引证文献
12
二级引证文献
14
参考文献
2
1
董之林.
韧性坚守与“小调”介入——赵树理小说再分析[J]
.甘肃社会科学,2011(1):109-112.
被引量:4
2
陈平原.
有声的中国——“演说”与近现代中国文章变革[J]
.文学评论,2007(3):5-21.
被引量:75
二级参考文献
147
1
宣炳善.
大学演讲与自我启蒙[J]
.书屋,2005(8):59-62.
被引量:1
2
葛继圣.
中文速记应用的历史、现状、问题及建议──纪念中文速记创始100周年[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18(4):59-64.
被引量:2
3
陈平原.
分裂的趣味与抵抗的立场——鲁迅的述学文体及其接受[J]
.文学评论,2005(5):48-62.
被引量:44
4
胡适.《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A]..《胡适古典文学研究论集》[C].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123-127.
5
竹内好.赵树理的新颖性[M]//黄修己编.中国现代文学史资料汇编(乙种)赵树理研究资料.北岳文艺出版社,1985:488,489,486.
6
[美]柯文著.在中国发现历史--中国中心观在美国的兴起(增订本)[M].林同奇译.中华书局,2002:170,171.
7
周作人.《中国新文学的源流》[M].北平人文书店,1934年版.第104页.
8
罗念生译 亚理斯多德.《修辞学》[M].读书·生活·新知三联书店,1991年版..
9
鲁迅.《无声的中国》[A]..《鲁迅全集》第4卷[C].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13页.
10
.[N].《警钟日报》,1904、8、16.
共引文献
77
1
韩启云.
白话文运动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22,43(4):68-73.
被引量:1
2
高菲,张武军.
“声音”的技艺与修辞:郭沫若的战时演讲动员[J]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3(2):81-92.
3
陈蓉.
演说:进入香港地区的一种方式——以许地山为中心的考察[J]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3(1):202-215.
被引量:1
4
林培源.
通俗化研究会、“办小报”与新启蒙运动——论赵树理抗战期间的通俗化文艺实践[J]
.军事文化研究,2022,1(2):108-118.
5
孙会修.
“发表力”的养成:中国共产党早期留苏学生的谈话训练[J]
.近代史研究,2021(3):59-76.
被引量:10
6
陈平原.
城阙、街景与风情——晚清画报中的帝京想象[J]
.北京社会科学,2007(2):3-37.
被引量:14
7
李婉薇.
兼通雅俗,曲线启蒙——《唯一趣报有所谓》的粤语写作[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8(1):149-160.
被引量:2
8
陈平原.
知识、技能与情怀(下)——新文化运动时期北大国文系的文学教育[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7(1):133-151.
被引量:10
9
王佳琴.
论“演说”与上世纪20年代话剧结合的可能及影响[J]
.戏剧文学,2010(1):31-34.
10
王佳琴.
文学语言与20年代话剧特征的形成[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41-148.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68
1
游子安.
从宣讲圣谕到说善书——近代劝善方式之传承[J]
.文化遗产,2008(2):49-58.
被引量:19
2
徐迟.
现代化与现代派[J]
.外国文学研究,1982,4(1):117-119.
被引量:78
3
王一川.
卡里斯马典型与文化之镜(一)——近四十年中国艺术主潮的修辞学阐释[J]
.文艺争鸣,1991(1):23-31.
被引量:20
4
郑敏.
关于《如何评价“五四”白话文运动》商榷之商榷[J]
.文学评论,1994(2):118-122.
被引量:17
5
洪子诚.
关于五十至七十年代的中国文学[J]
.文学评论,1996(2):60-75.
被引量:104
6
郑敏.
语言观念必须革新——重新认识汉语的审美与诗意价值[J]
.汉字文化,1997(4):4-11.
被引量:10
7
段崇轩.
马烽、赵树理比较论[J]
.文学评论,2004(5):66-70.
被引量:3
8
范家进.
赵树理对新文学的两重“修正”[J]
.文学评论,2002(1):78-81.
被引量:8
9
徐大军.
中国古代小说与戏曲关系史纲要[J]
.文化艺术研究,2010,3(5):160-170.
被引量:5
10
雷蒙德.怀利,林育川.
毛泽东、陈伯达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1936—1938)[J]
.现代哲学,2006(6):53-61.
被引量:32
引证文献
12
1
田延.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文化经验与汪曾祺1980年代的小说创作——以《异秉》的重写为例[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0,0(2):84-98.
被引量:4
2
林培源.
通俗化研究会、“办小报”与新启蒙运动——论赵树理抗战期间的通俗化文艺实践[J]
.军事文化研究,2022,1(2):108-118.
3
首作帝,谢晨.
论新民歌运动的现实语境及其乌托邦想象[J]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5(5):88-90.
4
伍婉.
政治视域中农村青年妇女的翻身叙述——论赵树理小说中的婆媳关系[J]
.芒种(下半月),2018,0(3):59-60.
5
王雨.
让祥林嫂说话:革命与共产党的声音实践[J]
.汉语言文学研究,2018,9(2):57-66.
被引量:2
6
史晓敏.
小飞蛾形象对比[J]
.北方文学,2019,0(3):44-44.
7
吴辰.
在语言的谱系中:汪曾祺对中国文学的另一种意义[J]
.百家评论,2019,0(1):109-117.
8
王雨.
“女性的频率”:性别、广播与20世纪40年代中国革命的听觉文化[J]
.妇女研究论丛,2021(4):5-15.
被引量:4
9
蔡东.
弃“礼”立“理”——赵树理偏听性文体思想之生成[J]
.现代中文学刊,2021(6):109-119.
被引量:2
10
范雪.
生活的活力:赵树理小说与根据地基层文化[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6):105-113.
二级引证文献
14
1
林培源.
在“文学性”与“历史化”之间——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新讲》品评[J]
.文艺论坛,2023(6):43-50.
2
周哲.
话本传统与汪曾祺的文学创作[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2):37-45.
被引量:2
3
陈小晰.
智能主播的数字实践与情感转向[J]
.中国电视,2022(7):66-71.
被引量:5
4
仲芷娴,冷霜.
括号与汪曾祺小说的语言平衡[J]
.写作,2023,43(2):83-93.
5
姚歆怡,王奕祯.
女性与女声:声音媒介中女性文化建构[J]
.东南传播,2023(2):102-105.
6
叶隽.
声音、语言与文化侨易——以《声入心通——国语运动与现代中国》为主要线索的考察[J]
.社会科学论坛,2023(3):224-232.
7
王雯蓉.
汪曾祺重写小说中的“变”与“不变”——以《异秉》等五组重写小说为例[J]
.今古文创,2023(22):21-24.
被引量:1
8
童亦舟.
虚拟主持人的补偿性媒介特征与反思[J]
.中国报业,2023(10):240-241.
9
林培源.
“革命的说书人”——重读赵树理文学的一个视角[J]
.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2023(10):63-67.
10
刘欣玥.
说、哭、唱:“诉苦表演”与《白毛女》的三重声音实践[J]
.文艺理论与批评,2023(6):75-88.
被引量:1
1
洪治纲.
先锋文学与形式主义的迷障[J]
.南方文坛,2015(3):5-9.
被引量:6
2
李昌舒.
“文学与形式”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年会综述[J]
.文学评论,2011(2):216-218.
3
金健人.
中国新时期文学向何处发展?[J]
.文艺理论研究,1987(5):52-56.
被引量:3
4
徐辰.
论古典小说对于评书艺术的影响[J]
.牡丹江大学学报,2015,24(11):86-88.
被引量:2
5
周计武.
“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第十届年会暨“文学与形式”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
.文艺理论研究,2011(1):141-142.
6
梁鸿.
“重返现实主义”与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J]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07(1):112-122.
被引量:4
7
肖钦心.
德云社 传统艺术的现代居所[J]
.中国经贸,2007(2):62-64.
被引量:2
8
戴从喜.
《红楼梦》笑话试论[J]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1(3):121-124.
被引量:4
9
刘丽,曹新宇.
民族之根的追寻与形塑——论姚一苇的戏剧创作[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34(8):191-196.
被引量:2
10
曾军.
文学理论的学术突围与创新努力——2010年度文艺学学术热点扫描[J]
.社会科学,2011(1):185-192.
文学评论
2011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