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移隔震结构水平减震设计的研究——以多层砌体结构房屋为例
The Study of the Shock Absorption of the Sliding Isolation Structure——Based on the Multi- Storey Masonary Structure Building
摘要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和《建筑工程抗震性态设计通则(试用)》要求,提出了滑移隔震结构中多层砌体结构房屋上部结构剪力影响系数的概念,推导了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简化计算方法。
出处
《安徽建筑》
2011年第4期147-148,共2页
Anhui Architecture
参考文献4
-
1党育,杜永峰,李慧,韩建平.基础隔震结构的耗能分析[J].世界地震工程,2005,21(3):100-104. 被引量:13
-
2孙敏,白杨,牛勇.基于能量法的隔震效果的研究[J].中原工学院学报,2007,18(1):47-50. 被引量:5
-
3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
4CECSl60:2004,建筑工程抗震性态设计通则(试用)[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4.
二级参考文献10
-
1杜成斌,池永斌.带有耗能器的基底滑动结构隔震效果研究[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24(5):72-79. 被引量:1
-
2Marano G C,Greco R. Efficiency of base isolation system in structural seismic protection and energetic assessment [J].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Structural Dynamics,2003, 32(10): 1505 - 1531.
-
3Yang Y B,Lee T Y,Tsai I C.Response of multi-degree-of freedom structures with sliding supports[J].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Structural Dynamics,1990,19(5):739-752.
-
4马克俭,柳炳康.基础隔震体系隔震效果评价方法[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21(S1):23-27. 被引量:1
-
5沈小璞,肖卓.高层建筑结构动力时程响应分析的状态空间迭代法[J].建筑结构学报,1998,19(5):8-16. 被引量:9
-
6叶献国.建筑结构弹塑性地震反应中的能量表达及应用[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21(5):9-16. 被引量:29
-
7周云,徐彤,周福霖.抗震与减震结构的能量分析方法研究与应用[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9,19(4):133-139. 被引量:71
-
8朱玉华,吕西林,施卫星,冯德民,三山刚史.基础隔震房屋模型振动台试验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0,20(3):123-129. 被引量:11
-
9袁颖,杨树标,安新正,孙武.并联复合隔震体系的隔震效果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2002,29(5):13-14. 被引量:2
-
10毛利军,李爱群.基于SIMULINK的基础滑移隔震结构仿真计算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2(5):804-808. 被引量:20
共引文献961
-
1杜永峰,李慧,程选生,狄生奎,党育,刘凯雁.智能隔震结构能量响应初步分析及控制效率评判[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05,27(S1):99-105. 被引量:1
-
2刘敏,张志强,程文瀼.并联隔震研究与应用现状综述[J].江苏建筑,2007(1):22-25. 被引量:1
-
3杜永峰,刘凯雁,邵云飞.大震下智能隔震结构的能量响应分析[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08,30(1):14-18. 被引量:5
-
4刘荣灿,王克成,唐红梅,陈洪凯.桥梁抗震设计中滑移挡块作用机理[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9(2):171-173. 被引量:8
-
5李钢,李宏男.装有“双功能”软钢阻尼器框架结构振动台试验与分析[J].振动与冲击,2010,29(8):164-168. 被引量:19
-
6钱稼茹,彭媛媛,张景明,秦珩,李建树,刘国权,赵丰东,李禄荣.竖向钢筋套筒浆锚连接的预制剪力墙抗震性能试验[J].建筑结构,2011,41(2):1-6. 被引量:211
-
7张微敬,钱稼茹,陈康,秦珩,刘国权,李建树.竖向分布钢筋单排连接的预制剪力墙抗震性能试验[J].建筑结构,2011,41(2):12-16. 被引量:52
-
8王亚勇.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疑问解答(三)[J].建筑结构,2011,41(2):137-141. 被引量:17
-
9王飞.高层结构设计需要控制的重要指标及调整方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5):268-268.
-
10李斌.预应力扁梁框架节点外核心区受力机理分析[J].建筑结构,2011,41(3):64-68. 被引量:2
-
1王新建,吴红升.摩擦滑移隔震结构的剪力影响系数及水平地震作用计算[J].特种结构,2012,29(1):29-30.
-
2顾强,何若全,苏明周.钢结构的地震作用[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工程技术版),2005,18(2):1-5. 被引量:16
-
3何若全,顾强,孙国华.关于钢结构抗震设计中结构影响系数的讨论[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工程技术版),2004,17(4):29-32. 被引量:20
-
4张金海,何若全,王湘安,王亨.钢结构地震作用取值的讨论[J].建筑结构,2012,42(S1):201-206.
-
5杨小微.吉林财富广场工程抗震性态设计[J].低温建筑技术,2011,33(4):47-50.
-
6顾强,孙国华.基于性态的结构抗震设计研究进展[J].建筑钢结构进展,2011,13(4):6-14. 被引量:5
-
7罗仁.《建筑工程抗震性态设计通则》述评[J].云南建筑,2006(1):58-61.
-
8彭观寿,高轩能.基于性能的钢结构抗震设计理论与方法[J].钢结构,2007,22(1):49-54. 被引量:8
-
9潘志宏,李爱群.建筑工程基于性态的抗震设计方法——应用《建筑工程抗震性态设计通则》进行工程设计初探[J].工业建筑,2008,38(7):103-106. 被引量:2
-
10金玉杰,隋莉莉.抗震性态设计及静力推覆法的发展及应用[J].山西建筑,2006,32(24):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