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同课异构教研方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化学是高中教学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如何提高教学的效果,提高教学质量,一直都是专家与教育工作者热议的话题。同课异构作为一种交流式的教研活动一直被广泛地应用于在教学中,对于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与提高教学效果起到良好的作用。本文探讨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分类,并分析其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作者
胡争银
机构地区
邳州市铁富高级中学
出处
《成才之路》
2011年第28期39-39,共1页
Way of Success
关键词
同课异构
教学效果
高中化学
分类号
G633.8 [文化科学—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9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90
同被引文献
7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3
1
康贻军.
推行“同课异构”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及策略——以高等师范院校为例[J]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7):3825-3826.
被引量:13
2
王敏勤.
“同课异构”教学反思例谈[J]
.中国教育学刊,2008(6):62-65.
被引量:68
3
肖若茂.
“同课异构”——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有效途径[J]
.中国科技信息,2008(5):253-254.
被引量:24
二级参考文献
9
1
黄敏洁,刘莉.
“同课异上”——提升常态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22(8):66-67.
被引量:4
2
田澜,潘伟刚.
大学生学习动机问卷的初步编制[J]
.社会心理科学,2006,21(6):42-46.
被引量:87
3
蔡永.
校本教研中的同课异构[J]
.青年教师,2007(5):43-44.
被引量:5
4
EDWIN LOCKE, GARY P LATHAM. Building a practically useful theory of goal-setting theory and task motivation [ J]. American Psychologist, 2002, 57(9) :705 -717.
5
刘凤英,姚志刚,纪国和,许英魁.
影响主动学习的心理因素及其有效教学策略[J]
.中国科技信息,2007(22):273-274.
被引量:5
6
李云吾.
互补共振:“同课异构”教研方式的目的[J]
.浙江教育科学,2007(5):43-44.
被引量:15
7
王敏勤.
“同课异构”教学反思例谈[J]
.中国教育学刊,2008(6):62-65.
被引量:68
8
苏筠,周钰,叶琳.
“同课-分类-异构”教学模式在高师“乡土地理”课程中的教改实践[J]
.中国地质教育,2009,18(1):128-131.
被引量:1
9
毛爱红.
“同课异构”创新语文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科研意识[J]
.时代教育,2009(2):186-186.
被引量:2
共引文献
90
1
王磊.
基于同课异构的高职师范学生英语教学能力提升的实践与探索[J]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22,36(5):34-37.
2
高艳,孙瑞莉.
学习型组织下幼儿教师同课异构教研路径重构[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4,40(1):1-8.
被引量:2
3
王丽云.
开展同课异构活动——有效促进教研组发展[J]
.中国学校体育,2009,28(S2):42-43.
被引量:1
4
章学云.
试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敏感性[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9(16):7-9.
5
陈维刚.
感受“同课异构”[J]
.科教文汇,2009(26):124-124.
被引量:2
6
康贻军.
推行“同课异构”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及策略——以高等师范院校为例[J]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7):3825-3826.
被引量:13
7
吴良根.
基于课堂教学的校本教研活动形式与内容[J]
.西藏教育,2010(7):28-30.
被引量:3
8
吴良根.
基于课堂教学的三种校本教研活动[J]
.教学月刊(中学版),2010(7):29-32.
被引量:1
9
吴良根.
行动研究:基于课堂的校本教研活动[J]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0(4):19-23.
被引量:1
10
张彦春.
师范生教学能力培养之“同课异构”模式[J]
.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25(8):15-17.
被引量:8
同被引文献
7
1
鹿兰锋,薛彦齐.
提高高校体育教学设计“同课异构”有效性策略探究[J]
.体育世界,2019(10):138-138.
被引量:1
2
刘越玲."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实践与思考[J]兴庆教育信息,2012.
3
雷昱龙.
“同课异构”的实践反思[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下旬),2011(6):17-18.
被引量:2
4
孙德芳.
同课异构:教师实践知识习得的有效路径[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2,13(3):22-24.
被引量:21
5
吴晓红,黄金莎,毕吉利.
九年级化学“元素”同课异构课例探析[J]
.化学教与学,2013(9):2-5.
被引量:1
6
石军.
浅谈化学课堂之“同课异构”[J]
.科学咨询,2014(28):52-53.
被引量:1
7
王渺一.
常州市中小学体育“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实践探索[J]
.中国学校体育,2015,34(8):47-48.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3
1
王培娜.
高中政治课“同课异构”的实践与思考[J]
.新课程(中学),2012(9):31-32.
被引量:2
2
张璨,柯晓芬,郑必芳,杨水金.
高中化学开展同课异构教学案例研究[J]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7(4):106-110.
3
朱海洋.
同课异构对体育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有效性研究--以田径快速跑教学为例[J]
.田径,2022(3):16-18.
二级引证文献
2
1
林珠义.
探析高中政治课“同课异构”的实践与思考[J]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6,0(7):27-27.
2
卢方昕.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转型中思考“同课异构”[J]
.思想政治课研究,2014(6):70-72.
被引量:4
1
刘娇.
论“同课异构”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
.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版),2011(9):124-126.
被引量:4
2
沈荣.
好课是“磨”出来的——英语教研活动心得[J]
.成才之路,2012(16):50-50.
3
吴文祥.
语文教学必须走出“反思”的误区[J]
.祖国(建设版),2013(9):156-156.
4
孙梦婕,徐婷婷.
微课在会计教学中的应用[J]
.科教导刊(电子版),2017,0(7):36-36.
被引量:1
5
顾国新.
开展主题式校本教研 开创校本教研新局面[J]
.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3,0(1):32-32.
6
吕伊.
在阅读理解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由两节同题异构课想到的[J]
.新课程(教育学术),2014,0(10):77-78.
7
刘梅.
新课程改革与教研方式的变革[J]
.中小学音乐教育,2003(11):10-11.
8
鄂庆华.
探索有效教研方式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J]
.课程教育研究,2015,0(4):160-160.
9
吴宇华.
微课打造语文课堂教学的魅力[J]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4):80-81.
被引量:3
10
所桂宏.
让教师在同课异构中成长[J]
.时代教育,2012(14):118-118.
成才之路
2011年 第2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