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人本取向研究的新探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逐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自"以人为本"理念提出以来,学术界围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整体和部分所体现的人本取向展开了深入思考和研讨,取得了丰硕成果。这为我们更好地把握这一理论体系的整体发展性和内在规律性提供了崭新思路。
作者
刘玉标
马静
机构地区
西南交通大学政治学院
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31-34,18,共5页
Journal of Guangzhou Institute of Socialism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人本取向
研究
探索
分类号
D616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87
参考文献
31
共引文献
60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31
1
李宝艳.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公众认同力[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11):9-12.
被引量:4
2
刘利敏,秦国伟.
从人本视角看邓小平理论的发展与创新[J]
.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0,1(3):15-18.
被引量:2
3
李国兴.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演进和本质特征[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8):25-28.
被引量:5
4
李伟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的路径选择[J]
.科学社会主义,2010(3):50-52.
被引量:4
5
张方玉.
“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科学发展观的理论自觉和实践指向[J]
.学术论坛,2010,33(5):57-58.
被引量:3
6
李杰.
论以人为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价值[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2009(12):64-65.
被引量:3
7
周亚萍.
论科学发展观的人本维度[J]
.理论月刊,2009(11):33-35.
被引量:2
8
唐国增,王雅芹.
谈人民幸福与科学发展观[J]
.山东干部函授大学学报,2009(11):36-38.
被引量:2
9
李曼琳.
以人为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和完善的动力源泉[J]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9,10(4):47-50.
被引量:2
10
蒋国海.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价值观[J]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9(3):81-84.
被引量:3
二级参考文献
87
1
徐永赞,李克荣.
从社会文明结构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兼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统一[J]
.求实,2005(z1):15-16.
被引量:1
2
关成华.
“以人为本”三题[J]
.中国地质教育,2005,14(3):12-15.
被引量:1
3
温家宝.
提高认识 统一思想 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J]
.企业世界,2004(7):3-5.
被引量:54
4
江泽民.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J]
.精神文明导刊,2001,0(8):4-16.
被引量:506
5
郭湛.
从主体性到交互主体性[J]
.理论前沿,2002(12):8-9.
被引量:5
6
曾建平,韩玲.
试论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向度[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8(2):55-59.
被引量:8
7
罗成琰.
向主流意识形态喊话[J]
.学习月刊,2004(11):22-33.
被引量:6
8
郭长春.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哲学理论基础综论[J]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7(5):1-5.
被引量:1
9
王家芳.
简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唯物史观的发展[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3):45-49.
被引量:1
10
何维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人的现代化的伟大纲领[J]
.毛泽东思想研究,2006(2):18-21.
被引量:5
共引文献
60
1
王孔雀.
关于科学发展观时代内涵和现实定位述要[J]
.学理论,2009(22):22-24.
2
薛广洲,胡安全.
伟大的理论创新 坚实的理论探索——2000-2003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综述[J]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4(11):3-13.
3
周一平.
关于“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研究述要[J]
.高校理论战线,2005(3):9-13.
被引量:1
4
张国安,张勇.
宪法究竟谓何——对宪法理解的几点反思[J]
.平顶山学院学报,2005,20(6):17-22.
5
金崇华,赵峰.
从人是生产力主体理论谈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思想[J]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6,8(6):50-52.
被引量:1
6
迟成勇.
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人学底蕴[J]
.党史文苑(下半月学术版),2007(3):46-49.
被引量:2
7
张勇.
论公民基本权利限制的法哲学基础[J]
.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5(7):106-110.
被引量:4
8
孙金冬.
也谈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的“以人为本”[J]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48-50.
9
蔡丹.
关于“以人为本”的两个重要区别[J]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7(7):1-2.
10
严黎昀,洪明.
系统理论是科学发展的应然逻辑[J]
.经济研究导刊,2008(14):6-9.
1
刘玉标,马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人本取向研究的新探索[J]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11(3):7-10.
被引量:1
2
杨达.
试论建设服务型政府[J]
.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08(1):88-90.
被引量:2
3
孙春山.
“三个体系”建设的人本取向[J]
.山东干部函授大学学报,2005(11):14-15.
4
薛秀军,杨楹.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人本取向[J]
.科学社会主义,2004(4):48-50.
被引量:8
5
包先康.
我国社会政策碎片化与民生困境[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4(4):515-522.
被引量:11
6
蒋冠.
政府信息公开目标取向研究[J]
.档案学通讯,2009(2):55-58.
被引量:5
7
万生更.
论党的先进性与和谐社会政治文化的构建[J]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2):56-59.
8
齐明山,陈虎.
公共行政的人本主义与公共服务的人本取向——论行为科学时期公共行政思想[J]
.天府新论,2007(1):89-92.
被引量:3
9
史家亮.
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方法论原则[J]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7(3):1-4.
10
刘国玲.
政府利益的双重价值取向研究[J]
.经营管理者,2011(12X):4-4.
被引量:1
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1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