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人本性价值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思想政治教育要在重视工具性价值发挥的同时更应重视它的人本性价值的作用。因为这是向马克思主义"本体论"回归的内在要求、是我国社会发展目的的需要,也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内在需要。思想政治教育人本性价值的体现,第一,在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上,要与人的全面发展相一致。第二,在教育的内容上,侧重于发展性和层次性。第三,在教育过程上,应树立平等、民主的交互主体关系。
作者
郭彦梅
机构地区
山东师范大学
出处
《时代人物》
2008年第10期32-33,共2页
Times Figure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工具性价值
人本性价值
分类号
D64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8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
1
孙和平,孙赛初.
人们为何对历史、他人和自然感兴趣——胡塞尔“生活世界”思想在当代现实中的一个应用[J]
.浙江社会科学,2001(6):103-108.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
18
1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我们共同的未来》[M].世界知识出版社,1989..
2
[美]阿尔温·托夫勒:《力量的转移》,刘炳章等译,新华出版社,第134页;[美]芭芭拉·沃勒勒内·杜博斯:《只有一个地球》,《国外公害丛书》编委会译校,吉林人民出版社,第55-56页;王丽红等:《沉疴》,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第266页.
3
Edmund Husserl: 《Die Krisis der Europaeschen Wissenschaften und die Transzendentale Phaenomenologie》, Haag Martinus Nijhoff 1976(下简称《Krisis》).作为先验视角中的生活世界,相当于康德讲的道德如何可能的先天条件"道德法则",它与直向的自然态度中的生活世界不同.见《Krisis》§38.
4
[5][8][10][11][16][18][25]《Krisis》,P125、P139、P185,§34 d),P132、P142、P146、P115.
5
从客观-逻辑科学向生活世界科学的转变必须借助于时间,否则先天综合不会产生.这在谢林那里是通过先验范式化的时间(《先验唯心论体系》,梁志学等译,商务印书馆1977年版,第179页),在胡塞尔那里则是通过描述心理学(如职业)的时间性的先验化来完成的.见《Krisis》§35.
6
通过心理学道路达到先验意识是胡塞尔的主要现象学方法,在生活世界道路中他也仍然运用这一方法.他在这里也说:"总体的重新确定的作用必须存在于真正的和可能的世界经验的无限性转变为真正的和可能的‘先验经验'的无限性."(《Krisis》P156)胡塞尔在《Krisis》§38中就把直向的生活世界态度主题化为先验的生活世界态度.
7
胡塞尔在《危机》中把主体间性概念作为解决生活世界中主体同时既作为"对世界的主观存在"又作为"在世界中的客观存在"这一悖论的方法提出来的.这是一个纯粹的现象学方法的产物:即从原始自我构造出另一个自我,后者在前者的视阈中;然后前者把后者当作构造着世界的先验主体间性的共同主体.这样的主体只与原初(主观)时间而不与客观时间直接相关.见《Krisis》§54.
8
谢林说:"虽然其他理智只有通过在我之内的否定才会设立起来,我也必须同样承认它们是不依赖于我而存在的.凡是考虑过这种关系纯属交互作用的人都不会对这种情况感到惊奇.除了承认其他理性生物存在之外,没有任何理性生物能证实自己是理性生物."(《先验唯心论体系》页205)谢林对"理性生物"的解释及其演绎与胡塞尔从原始自我推出其他主体的做法是一致的.(但谢林从客观性原则出发,认为"这样一种交互作用只有在同样实在的各个主体之间才是可思议的."(页195)因而道德世界不仅是康德和费希特的"应该",而且也是客观必然的.而胡塞尔则是通过先验(本质)直观将生活世界主题化(即生活世界本体论)而获得其客观性的.)胡塞尔对"觉醒生活"的解释为:"为世界而觉醒,始终和现实地‘意识到'作为在世界中生活着的世界和自己,对世界的存在确定性真正地去体验和实行."(《Krisis》P145).
9
严格来说"历史目的论方法"只是"本质直观"在发生学先验现象学中的特殊化,二者没有本质的区别.此外,谢林的"先验范式化"中的时间中介以及克里普克可能世界语义学中的所谓"历史因果关系"方法都注意到了直观性的时间性和历史性.
10
《Krisis》P166谢林从实践哲学中产生理想的自我与实现理想的自我的二重性以及各个自我之间的否定性的预定和谐为依据,演绎出个体的受限制状态以及主体间的相互联系(《先验唯心论体系》页191).而胡塞尔从无限视阈中的所有有效性的相互联系来论证.他说:"没有一个活动也没有一个在其中被确定的有效性是孤立的,它们在其意向性中必然意味着一个非现实的、在涌流着的运动性中一同起作用的有效性的无限视阈."(《Krisis》P152)即每一个视阈都"映照"出这个无限视阈.
共引文献
1
1
欧贤才.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存在感:概念体系、形成机制及提升途径[J]
.安康学院学报,2022,34(5):67-74.
被引量:2
1
徐鸿武.
从社会发展目的上认识社会主义本质[J]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1992(12):30-32.
2
徐纯先.
社会主义本质的哲学思考[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28(1):8-11.
3
方真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五大转变[J]
.河南省情与统计,2003(4):28-28.
4
王凡,许嫔娇.
浅议专利权滥用及其规制[J]
.法商论坛,2010(1):44-45.
5
韩起祥.
立足反贪办案职能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J]
.人民检察,2011(11):30-33.
6
方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五大转变[J]
.政工研究动态,2003,0(7):4-4.
7
秦彦.
试析“以人为本”的含义和意义[J]
.新丝路(下旬),2015(20):50-52.
8
胡沫,彭智勇.
党的思想路线内在统一的逻辑路径[J]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7(2):21-23.
9
胡沫,彭智勇.
党的思想路线内在统一的逻辑路径[J]
.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
10
肖行.
从马克思主义视域看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J]
.理论导刊,2015(11):55-58.
被引量:1
时代人物
2008年 第10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