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从法律视角探讨我国假冒伪劣的根源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国民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然而与此同时,假冒伪劣现象也随之泛滥,严重影响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转,危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其存在与相关法律规制的缺陷不无关系,有必要加以分析,进而探讨出打击假冒伪劣的对策。
作者
张占奇
王鸿丽
机构地区
河北经贸大学研究生院
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出处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07年第4期56-57,共2页
Industrial & Science Tribune
关键词
假冒伪劣
投诉
法律规制
分类号
D923 [政治法律—民商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20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4
1
刘刚,杨立成,张晓喻.
透视假冒伪劣[J]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20(4):104-107.
被引量:5
2
苟铭,肖旭云(摄).
“一网打尽”假冒伪劣——河北省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网采访记[J]
.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06(4):8-11.
被引量:3
3
贺蓉.
打击假冒伪劣 保护消费者权益[J]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7(1):45-47.
被引量:3
4
李川国.判例制度在我国确立的必要性[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01).
二级参考文献
5
1
朱玉龙.朱镕基总理的质量情愫[J].中国质量技术监督,1999,(1):4-5.
2
张俊林.质量是个政治问题[J].中国质量技术监督,1999,(8):1-1.
3
李滨.
’99质量技术监督回眸[J]
.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00(1):44-45.
被引量:1
4
张俊林.
假冒伪劣是农业生产的公害[J]
.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00(2):5-5.
被引量:1
5
覃家源.
对伪劣商品案件执行难的思考[J]
.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00(11):39-39.
被引量:3
共引文献
5
1
邓怀宇.
汽车配件行业中的假冒伪劣[J]
.消费导刊,2009,0(10):138-138.
2
吴彦蕊.
从国际社会角度浅析我国存在的假冒伪劣产品[J]
.法制与社会,2008(21):68-69.
被引量:2
3
康宁.
假冒伪劣现象的法律责任与法治构建[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7(4):118-119.
4
赵学骞,张木娟.
浅议假冒伪劣商品及规制策略[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7(6):111-113.
被引量:2
5
李艳辉.
浅析假冒伪劣存在的根源及法律对策[J]
.安阳工学院学报,2009,8(1):14-16.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20
1
王峰.
假冒伪劣现象的特点、屡禁不止的原因与对策[J]
.经济评论,1997(4):57-60.
被引量:4
2
杨欢进.
假冒伪劣产品的生产成因[J]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4,25(3):24-28.
被引量:17
3
刘文革,尹妍.
假冒伪劣产品的经济学分析[J]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37-39.
被引量:5
4
王希文.
浅谈假冒伪劣现象的原因及其治理[J]
.滁州学院学报,2004,6(3):49-50.
被引量:6
5
刘刚,杨立成,张晓喻.
透视假冒伪劣[J]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20(4):104-107.
被引量:5
6
苟铭,肖旭云(摄).
“一网打尽”假冒伪劣——河北省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网采访记[J]
.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06(4):8-11.
被引量:3
7
梁晓真.
整治假冒伪劣产品的法律对策——论产品责任法的完善[J]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21(4):65-68.
被引量:2
8
赵玉洲.
试论消费市场中“假冒伪劣”的性质[J]
.当代经济,2007(01S):46-47.
被引量:4
9
郝翔鹰.
构建食品召回制度的法律思考[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6(2):124-126.
被引量:6
10
张惠琴.
假冒伪劣现象的成因及解决方法[J]
.黑龙江对外经贸,2007(3):102-103.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2
1
吴彦蕊.
从国际社会角度浅析我国存在的假冒伪劣产品[J]
.法制与社会,2008(21):68-69.
被引量:2
2
任蕊.
论伪劣食品的产生原因及其治理措施[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09(14):333-334.
二级引证文献
2
1
卢联其.
中国打假行业发展及对策研究[J]
.消费导刊,2009,0(6):39-41.
2
刘佳.
药品制假售假的整治对策[J]
.中国药事,2014,28(8):818-820.
被引量:3
1
张蕾.
完善法制建设 杜绝假冒伪劣——在中国市场经济环境下的研究[J]
.法制与社会,2008(21).
被引量:1
2
李良平.
对“假冒伪劣”泛监的思考及其遏制对策初论[J]
.企业标准化,1998(5):42-43.
3
郎友兴.
假冒伪劣现象发生的条件[J]
.社会,1995,15(11):45-46.
4
李金雯.
浅谈侵犯消费者知情权的认定[J]
.市场周刊,2010,23(4):95-95.
5
鲁锐.
加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法制建设[J]
.北方经贸,1994(Z2):59-60.
6
李迎丰.
礼法合治、德法并举打击假冒伪劣[J]
.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14(12):51-53.
7
康宁.
对假冒伪劣现象的法律思考[J]
.河北金融,2008(4):39-40.
8
古丽努尔·艾尼瓦尔.
关于打击假冒伪劣的必要性的探讨[J]
.天天爱科学,2016,0(14):68-68.
9
梁.
警惕劳动合同的假冒伪劣[J]
.法制与经济,1996,0(4):45-45.
10
戴先任.
消费维权不能全指望职业打假[J]
.江淮法治,2015,0(6):25-25.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07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