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假新闻的社会危害性及根源分析
被引量: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近年来,假新闻有愈演愈烈之势,不但严重损害了媒体自身的声誉,还具有很大的社会危害性,假新闻难以根除在于其有着复杂的成因。
作者
廖向东
机构地区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
出处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13-14,24,共3页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of Media & Communications
关键词
假新闻
社会危害性
成因
分类号
G210 [文化科学—新闻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8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27
引证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10
参考文献
2
1
朱文丰.
如何更好地防止假新闻事件的发生——对《纽约时报》假新闻事件的反思[J]
.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2003(5):117-118.
被引量:5
2
周宝荣.
宋代假新闻的泛滥状况与原因及整治新探[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2(5):110-114.
被引量:6
二级参考文献
38
1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三[M].北京:中华书局,1979.258.
2
邵伯温.邵氏闻见录:卷一三[M].北京:中华书局,1983.
3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九[M].北京:中华书局,1979.
4
姚福申.有关邸报几个问题的探索[A].新闻研究资料[Z].北京:新华出版社,1981.
5
徐松.宋会要辑稿:刑法二之一七[Z].北京:中华书局,1957.
6
徐松.宋会要辑稿:刑法二之二九[Z].北京:中华书局,1957.
7
徐松.宋会要辑稿:刑法二之三○[Z].北京:中华书局,1957.
8
徐松.宋会要辑稿:刑法二之三四[Z].北京:中华书局,1957.
9
徐松.宋会要辑稿:职官二之四七[Z].北京:中华书局,1957.
10
徐松.宋会要辑稿:刑法二之四七[Z].北京:中华书局,1957.
共引文献
7
1
周丽娜.
社交媒体虚假信息的传播与应对[J]
.中国网络传播研究,2021(2):70-85.
被引量:1
2
潘建成.
56位中国经济学家信心调查报告[J]
.数据,2005(4):32-33.
3
韩乾.
传播学视阈下假新闻的成因分析及规避[J]
.职业时空,2010,6(10):158-160.
4
郭沙,杨瑾.
假新闻对社会影响的分析研究[J]
.科技信息,2010(32).
被引量:2
5
苏阳.
媒体的新闻价值选择:追新和求真并重[J]
.新闻世界,2015(12):155-156.
被引量:2
6
林爱珺,张博.
规范建构与学科建设:新中国新闻伦理研究70年(1949-2019)[J]
.新闻与传播研究,2019,26(11):5-18.
被引量:4
7
张振宇,喻发胜,王然.
讽刺画、预警器和烟幕弹——对国内假新闻研究的反思与重构(1980-2018)[J]
.国际新闻界,2019,41(11):156-174.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
27
1
王宏.
减少媒介环境中虚假新闻的几个对策[J]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4,6(1):93-94.
被引量:1
2
以制度与法律抑制虚假新闻的发生[J]
.中国记者,2005(6):1-1.
被引量:2
3
必须出重拳打击虚假新闻[J]
.军事记者,2005(7):1-1.
被引量:1
4
周荣丽,石磊.
浅析虚假新闻的特征[J]
.采写编,2005(5):39-39.
被引量:1
5
殷俊,孙华.
虚假新闻的整治对策[J]
.采写编,2006(1):45-46.
被引量:1
6
朱云龙.
网民对信息的“把关”[J]
.网络传播,2006(5):40-41.
被引量:6
7
何静,谈路明.
受众期待视野下的假新闻报道[J]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7(6):26-28.
被引量:8
8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五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
9
吴飞的.新闻专业主义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10
蒋雯.
论当代记者的职业要求与道德素养[J]
.新闻传播,2009(12):107-107.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7
1
季君.
杜绝虚假新闻之研究[J]
.考试周刊,2010(48):237-238.
2
刘昕.
浅论假新闻的成因、危害及对策[J]
.今传媒,2013,21(1):61-62.
被引量:6
3
焦宪杰.
新闻造假的负作用与如何应对[J]
.中国科技博览,2013(33):205-205.
4
向红阳.
从假新闻的成因看对策[J]
.新媒体研究,2015,1(12):79-80.
被引量:1
5
陈曲.
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对假新闻问题研究述评[J]
.理论观察,2016(3):91-92.
被引量:1
6
成军青.
杜绝虚假新闻 提升媒体公信力[J]
.新闻采编,2018,0(3):37-38.
被引量:2
7
许南.
浅谈“另类新闻”——虚假新闻[J]
.经营管理者,2016(28).
二级引证文献
10
1
林立新.
独家新闻重在挖掘和发现[J]
.中国报业,2014(10):21-22.
2
高兴.
新闻打假的现状及启示[J]
.新媒体研究,2016,2(21):10-11.
被引量:1
3
高玄君,夏艳艳.
浅析假新闻的危害、成因及解决对策——以2017年《新闻记者》评选的十大假新闻为例[J]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8(4):49-52.
被引量:2
4
孙一奇.
网络新闻在电视媒体中的应用及风险规避[J]
.才智,2014,0(4):285-286.
5
赵克家.
浅谈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真实性[J]
.中国传媒科技,2018,0(9):53-54.
被引量:4
6
殷婷.
浅论假新闻的成因、危害及对策[J]
.西部广播电视,2017,38(14):77-77.
7
张伟.
新媒体新闻言论对社会舆论的影响[J]
.西部广播电视,2019,40(8):70-71.
8
马昕,李文学(指导).
媒介融合背景下社会新闻领域的虚假新闻[J]
.时代报告(学术版),2019,0(7):122-123.
9
高兴,欧阳姒南.
我国新闻打假的经验和教训——以报业为例[J]
.新闻传播,2016(10X).
10
李婷婷.
记者职业道德的薄弱原因及防止假新闻的对策[J]
.新闻传播,2017(5X):119-120.
1
张东.
假新闻的成因及社会危害性[J]
.科技传播,2016,8(3):41-42.
被引量:1
2
姜淑霞.
假新闻的社会危害性及根源分析[J]
.新闻传播,2016(11X):58-59.
被引量:3
3
包和平.
图书馆学发展缓慢的社会根源分析[J]
.图书馆杂志,2000,19(9):8-9.
被引量:4
4
王艳红.
浅析网络谣言的社会危害性[J]
.新闻战线,2014(11):104-105.
5
龚胜利.
突发事件电视新闻报道管见[J]
.新闻窗,2008(5):37-38.
6
王贵斌,陈敏直.
传播交易:美国传媒制度供给的根源分析[J]
.编辑之友,2010(9):115-117.
7
报业热点[J]
.中国报业,2006(12):6-6.
8
国廷生.
图书质量问题及其根源分析[J]
.现代出版,1995(4):42-43.
9
熊洪珍.
图书馆学发展缓慢的社会根源分析[J]
.魅力中国,2010(2):241-242.
10
冯凯.
谈广告新闻化的形式、危害和管理[J]
.南方论刊,2005(8):33-34.
被引量:3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2006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