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据法学研究范式的转换
出处
《研究生法学》
2006年第4期97-110,共14页
Graduate Law Review
参考文献6
-
1王希杰.词语和论域[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05).
-
2王学棉.民事诉讼的思维方式论析——认识论抑或证明论[J].求索,2001(4):49-51. 被引量:1
-
3杜宴林,张文显.后现代方法与法学研究范式的转向[J].金陵法律评论,2001(1):81-90. 被引量:18
-
4张文显,于宁.当代中国法哲学研究范式的转换——从阶级斗争范式到权利本位范式[J].中国法学,2001(1):62-78. 被引量:237
-
5黄道,陈浩铨.刑事证据理论的认识论基础[J].政法论坛,1994,12(1):51-56. 被引量:4
-
6[美]库恩(T·S·Kuhn) 著,李宝恒,纪树立.科学革命的结构[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
二级参考文献12
-
1.《邓小平文选》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77页.
-
2.《列宁选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266页.
-
3江伟.《市场经济与民事诉讼法学的使命》[J].复印报刊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1996,(6):27-27.
-
4黄菊丽,王洪主编.《逻辑引论》,华文出版社,第57、362页.
-
5张卫平著.《程序公正实现中的冲突和衡平》.成都出版社,第81页.
-
6汉斯·普维庭[德]著.《现代证明责任问题》,吴越译.法律出版社,第11页.
-
7库恩.《必要的张力》(中译本),福建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291页.
-
8[法]盂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册).(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154页.
-
9[美]博登海默.《法哲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中译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60页.
-
10[美]R.T.诺兰等.《伦理学与现实生活》(中译本),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第308页.
共引文献254
-
1张善根.找回“家国”:法治研究范式及话语体系的重塑[J].政治与法律,2023(1):10-23. 被引量:3
-
2张新平.网络平台治理立法的反思与完善[J].中国法学,2023(3):122-141. 被引量:24
-
3申晨.论中国民法学研究中的功能主义范式[J].法制与社会发展,2023,29(5):146-166. 被引量:10
-
4秦天宝,雷盟,张睿琦.回归法学本位的环境法学研究(1979~2020年)——基于8960篇核心期刊文献计量分析[J].人大法律评论,2022(1):116-168.
-
5姜晓萍,谭振宇.清源正本:解码公共行政学的范式之争[J].政治学研究,2021(2):3-13. 被引量:4
-
6任喜荣.宪法学自主知识体系的三个衡量维度[J].荆楚法学,2022(6):57-66. 被引量:3
-
7王勇.中国法理学研究的范式反思[J].人大法律评论,2022(2):276-298.
-
8胡玉鸿.法治社会与和谐社会:能否共存及何以共存?[J].法治研究,2007(1):5-20. 被引量:6
-
9刘益梅.先秦时期中国社会思想的特征探析[J].理论月刊,2009(8):58-60.
-
10徐璐.马克思主义法学与解构主义法学之比较[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2,4(6):103-106. 被引量:1
-
1何家弘.试述证据法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J].法学杂志,2000,21(2):7-8. 被引量:1
-
2严书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何以有声有色[J].人民论坛,2009(6):44-46. 被引量:3
-
3宋晓敏.现实主义安全研究范式及其启示[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3):66-70. 被引量:2
-
42000年下半年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证据法学试题[J].考试与招生,2001,0(9):45-48.
-
5房世刚.“全面从严治党”理论体系重点问题研究综述[J].理论导刊,2016(12):49-53. 被引量:2
-
6郑雅方.行政裁量研究范式之述评[J].学习论坛,2009,25(11):76-80.
-
7姚莉,吴丹红.证人资格问题重述[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2(5):79-84. 被引量:19
-
8翟昌民.国外学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解读[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4):4-9. 被引量:4
-
9张朝华.证据运用的法经济学分析[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8(4):70-71.
-
10吴宏耀.司法裁判中的事实问题[J].法学研究,2004,26(6):110-112. 被引量: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