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神州》
2006年第3期15-16,共2页
同被引文献6
-
1乌丙安.“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保护”的由来和发展[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5(3):5-11. 被引量:33
-
2周新国.中国口述史学之回顾与展望[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9(2):24-27. 被引量:11
-
3牟延林,刘壮.研究路向与学科体系——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研究之二[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2):1-6. 被引量:8
-
4向云驹.论"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概念与范畴[J].民间文化论坛,2004(3):69-73. 被引量:41
-
5朝戈金,巴莫曲布嫫.口头程式理论(Oral-Formulaic Theory)[J].民间文化论坛,2004(6):91-93. 被引量:26
-
6朝戈金.口头·无形·非物质遗产漫议[J].读书,2003(10):17-21. 被引量:32
二级引证文献12
-
1李海云.当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口述史研究的适用与拓展[J].民俗研究,2014(4):37-44. 被引量:24
-
2任秀梅.戏曲“二夹弦”濒灭唱腔考察与研究[J].焦作大学学报,2017,31(3):22-26. 被引量:1
-
3石芳.21世纪以来我国音乐口述史研究综述[J].人民音乐,2018(8):78-81. 被引量:6
-
4李自典,刘佳.走向公众:口述史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领域的作用[J].遗产与保护研究,2018,3(10):17-20. 被引量:7
-
5石芳.21世纪以来我国音乐口述史研究综述[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8(4):46-49. 被引量:1
-
6邹赜韬,吴学清.20世纪浙南山区土医口述史访谈工作初探——基于庆元县30例田野采访的思考[J].丽水学院学报,2018,40(6):7-14. 被引量:1
-
7柴慧霞,王芊.口述史维度下的环县道情皮影研究[J].艺术评鉴,2019,0(16):155-156. 被引量:2
-
8张迪.口述史视野下的山东淄博磁村花鼓舞蹈传承研究[J].当代音乐,2019(9):140-142.
-
9张俊娜,陈宁.景德镇陶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口述史研究现状初探[J].景德镇陶瓷,2019,0(5):1-3. 被引量:1
-
10刘佳明,李凤莲,秦艺萌,夏雪.龙江医派非物质文化遗产“口述史”研究的实践与思考[J].黑龙江档案,2020,0(1):93-95. 被引量:4
-
1陈燮君.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新探索[J].上海文博论丛,2009(2):59-64.
-
2侯发山.回家过年[J].吐鲁番,2006(4):73-74.
-
3陈勤建.古村落(镇)原住民生活流的可持续发展——古村落(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思考[J].民间文化论坛,2008(6):33-38. 被引量:1
-
4陈勤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要防止文化碎片式的保护性撕裂[J].中国美术馆,2006,0(4):91-92. 被引量:2
-
5“春节:地方性与民族文化认同”研讨会在广州隆重召开[J].民间文化论坛,2006(6):81-81.
-
6毕旭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学校民俗文化教育”学术研讨会综述[J].民间文化论坛,2006(3):5-5.
-
7薛茫茫,文丁.研究七夕文化 弘扬民间节日——第三届七夕文化研讨会述评[J].民间文化论坛,2004(5):96-96.
-
8程鹏.继往开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发展——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研讨会综述[J].民间文化论坛,2013(5):110-112.
-
9徐秋明.民俗背后的缕析——论陈勤建教授的民俗学理论研究[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9,30(1):41-44.
-
10菅丰,陈志勤.跨越“错误的二元论(mistaken dichotomy)”[J].民间文化论坛,2014(2):20-23. 被引量: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