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清水里泡三次,在血水里浴三次,在碱水里煮三次。——这是阿·托尔斯泰《苦难的历程》第二部《一九一八年》的题记。这个著名的比喻,被小托尔斯泰得着,宛如从语言的矿石中提炼出一瓣纯金,闪烁之处透显旧俄知识分子进入苏维埃时代的苦难心路——那是他们注定要经历和体验的。小托尔斯泰的这个比喻连同他的小说文本跨越国界和母语之囿,在"语际旅行"的漫长路途中来到中华,被转换成一种形体方正、质地优雅的古老文字。精彩的比喻自有广阔的适用性,一如生命力强健的植物种子,随风落根,即时生长。1984年,这个比喻的汉语译体被一位名叫"张贤亮"的中国作家借用,他将它精心安放在他的小说《绿化树》的题记开头。一个题记成为另一个题记的种子——
出处
《翠苑》
2006年第4期72-74,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