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寂寞,谁最寂寞——徐訏在1950年后
被引量:2
出处
《西湖》
2006年第8期61-65,共5页
共引文献13
-
1车永强.论徐訏创作的文化观照[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6,26(6):52-58.
-
2王玉琴.得与失的二律背反——徐言于《盲恋》的现代性解读[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6(1):104-107. 被引量:1
-
3仲璨.论徐訏小说的女性人物塑造[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1(1):102-106. 被引量:2
-
4李洪华.论左翼文化思潮对徐訏文学路向的影响[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42(1):131-136. 被引量:1
-
5王晓文.论现代通俗文学所受的西方影响——以程小青和徐訏为例[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2(1):20-24. 被引量:1
-
6曹金合.徐訏:一位真正的文化综合的体现者和书写者[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9(4):29-32.
-
7赵一民.关于爱情的幻想叙事——徐訏小说《巫兰的噩梦》解读[J].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2(8):126-127.
-
8闫海田.港台及海外汉学界评价徐訏的几个问题新考[J].文艺争鸣,2013(3):52-57. 被引量:2
-
9刘嘉铭.特殊经验的表达与展现——论徐訏小说创作中“内向性”的人生哲理体验[J].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5(11):146-148.
-
10余礼凤,田敏.徐訏小说语言俗化初探[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6,36(8):62-64.
同被引文献9
-
1李国珍.文学作品中的细节描写[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5(2):25-28. 被引量:1
-
2徐訏.《两性问题与文学》.场边文学[M].香港:上海印书馆,1971:18.
-
3芙萍.红楼与子夜[N].华北日报,1933-05-22.
-
4徐訏.作家的生活与潜能.场边文学[M].香港:上海印书馆,1971:102-104.
-
5吕清夫.徐舒的绘画因缘[A].陈乃欣等.徐訏二三事[C].台北:尔雅出版社,1980:264.
-
6沈寂.漫漫父女情-徐訏和他的女儿(序一).葛原.残月孤星:我和我的父亲徐訏[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3:3,4.
-
7徐訏.期待曲痴心井[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6:87.
-
8徐訏.江湖行[M].深圳:海天出版社,1995:147,691-692,465.
-
9徐訏.时与光[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6:250.
-
1李枫.试论《长恨歌》的复制手法[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23(2):61-64. 被引量:1
-
2张宇思.我眼中的张爱玲[J].小雪花(初中高分作文),2016,0(7):59-59.
-
3刘琳.从环境描写的角度看《长恨歌》[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下),2013(5):76-76.
-
4陈染.宅居二题[J].大家,2002,0(1):115-118.
-
5西岛.猫、钱锺书及文艺青年做派[J].意林,2017,0(10):38-39.
-
6金岚.旧上海的影子——谈王安忆《长恨歌》中的人物[J].铜陵财经专科学校学报,2001,3(2):46-49. 被引量:1
-
7“忙”的错觉[J].妇女生活,2011(3):33-33.
-
8张宁.王安忆《长恨歌》中的女性意识与叙事策略[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3):9-9.
-
9嘉男.灵魂乡关何处[J].当代小说,2005(2):56-57.
-
10方知.一个老太太[J].大众文艺(上半月)(快活林),2008,0(7):2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