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竹内鲁迅”的中国位置
被引量:
4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今年是鲁迅逝世七十周年,国内相关文章发了不少。张宁此文,对历年来的鲁迅研究做了一个梳理,其中重点介绍了日本学者竹内好的鲁迅研究,还阐述了作者自己的一些看法。关于鲁迅,多少年来众说纷纭,但鲁迅这面大旗始终不倒。其中的原因,确实值得深思。本期“环球笔记”还摘发了汪晖关于鲁迅的一些最新看法。
作者
张宁
出处
《天涯》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72-180,1,共10页
Frontiers
关键词
鲁迅思想
鲁迅研究
竹内好
中间物
文学自觉
命题
位置
中国历史
学者鲁迅
主体性
分类号
I210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252
同被引文献
25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3
参考文献
3
1
李慎之.
回归“五四” 学习民主——给舒芜谈鲁迅、胡适和启蒙的信[J]
.书屋,2001(5):16-21.
被引量:28
2
汪晖.
当代中国的思想状况与现代性问题[J]
.天涯,1997,0(5):133-150.
被引量:198
3
汪晖.
历史的“中间物”与鲁迅小说的精神特征[J]
.文学评论,1986(5):53-67.
被引量:30
共引文献
252
1
于沐阳.
消费主义与世纪之交小说创作[J]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20(6):61-64.
2
李生滨,倪文琴.
独特的文体与悲郁的情怀——鲁迅小说教学阅读札记(下)[J]
.绍兴鲁迅研究,2021(1):46-58.
3
王晓华.
别现代性与中国学术的原创机缘[J]
.都市文化研究,2021(2):347-351.
4
郑闯琦.
中国现代思想传统中的《北方的河》[J]
.文艺理论与批评,2003(6):60-71.
被引量:2
5
胡景敏.
“新启蒙”与新时期的知识生产[J]
.粤海风,2009(1):11-14.
被引量:1
6
李运兰.
试论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的基本精神[J]
.文教资料,2006(6):37-38.
7
顾肃.
关于民主的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J]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1(4):77-82.
8
李月军.
近二十年来中国政治文化的变迁与分析[J]
.书屋,2003(3):14-19.
被引量:5
9
徐友渔.
自由主义与当代中国[J]
.开放时代,1999(3):42-51.
被引量:14
10
莲子.
谈鲁迅的儿童观与其改造国民性思想的共相性[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14(1):36-40.
同被引文献
25
1
吴俊.
希望是不可言说的──从竹内好的《鲁迅》谈鲁迅的文学精神(札记)[J]
.当代作家评论,1999(3):28-31.
被引量:6
2
刘国平.
“竹内鲁迅”论[J]
.鲁迅研究月刊,1994(10):53-63.
被引量:6
3
吴晓东.
竹内好与伊藤虎丸对鲁迅《狂人日记》的解读——以竹内好的《鲁迅》和伊藤虎丸的《鲁迅、创造社与日本文学》为中心[J]
.鲁迅研究月刊,2002(2):9-15.
被引量:17
4
李冬木.
“竹内鲁迅”三题[J]
.读书,2006(4):116-125.
被引量:12
5
吴晓东.
何谓“文学的自觉”[J]
.当代作家评论,2006(3):154-154.
被引量:1
6
罗岗.
“文学”与“大东亚战争” 也谈“竹内好悖论”[J]
.读书,2006(7):97-106.
被引量:4
7
赵京华.
竹内好的鲁迅论及其民族主体性重建问题——从竹内芳郎对战后日本鲁迅研究的批评说起[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6(3):69-86.
被引量:10
8
刘堃.
“文学者”鲁迅——竹内好的两读法[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6(3):87-102.
被引量:2
9
唐宏峰.
作为方法的竹内好——以《何谓近代》和《近代的超克》为中心[J]
.中国图书评论,2007,30(3):84-89.
被引量:4
10
高远东.
“仙台经验”与“弃医从文”——对竹内好曲解鲁迅文学发生原因的一点分析[J]
.鲁迅研究月刊,2007(4):22-28.
被引量:20
引证文献
4
1
国家玮.
反思与质疑:关于“竹内鲁迅”的三个命题[J]
.东岳论丛,2008,29(3):114-118.
被引量:2
2
刘伟.
竹内好、《鲁迅》与近三十年中国鲁迅研究[J]
.文艺争鸣,2011(9):65-70.
3
张淼.
中国“竹内鲁迅”研究述评[J]
.文教资料,2019(36):135-137.
4
刘臻,耿占春.
在“笑”中认识自己——论柏格森喜剧理论的一个重要向度[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9(4):130-136.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3
1
国家玮.
唐宋词史研究的方法论省思[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2(5):67-71.
被引量:1
2
梁波.
“竹内鲁迅”两次中文译介的比较[J]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4(3):43-49.
被引量:2
3
左紫俊.
论日常系文艺作品的三个转变[J]
.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2024(2):45-49.
被引量:1
1
杨康鑫.
略论王瑶对鲁迅的研究[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28(5):35-36.
2
刘国平.
“竹内鲁迅”论[J]
.鲁迅研究月刊,1994(10):53-63.
被引量:6
3
韩琛.
“无”鲁迅的“竹内鲁迅”[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9(1):118-121.
被引量:3
4
李冬木.
“竹内鲁迅”三题[J]
.读书,2006(4):116-125.
被引量:12
5
彭定安.
鲁迅:创作心理与艺术世界(上)——思想与艺术的新阶段:《呐喊》到《彷徨》[J]
.鲁迅研究月刊,1992(1):14-20.
被引量:1
6
李国华.
《野草》:梦与忆之诗[J]
.鲁迅研究月刊,2011(5):40-50.
被引量:11
7
郜元宝.
竹内好的鲁迅论[J]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2(3):69-76.
被引量:16
8
相岚.
《心》和《药》的对比[J]
.青春岁月,2013,0(16):9-9.
9
徐纪阳.
钟理和:与文学者鲁迅相遇[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50-57.
被引量:2
10
罗文香.
“竹内鲁迅”的新画卷——靳丛林先生《竹内好的鲁迅研究》读后[J]
.外国问题研究,2012(4):88-90.
天涯
2006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