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会展》
2006年第3期34-35,共2页
China Conference & Exhibition
同被引文献16
-
1王云玺.上海会展业发展的现状、机遇、挑战及对策[J].上海商学院学报,2006,7(2):1-5. 被引量:8
-
2简宁.展览业推动香港经济强劲增长——香港展览会议业协会公布最新研究报告[J].中国会展,2007,0(15):64-65. 被引量:1
-
3郑建瑜.上海会展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J].旅游学刊,2000,15(6):40-44. 被引量:62
-
4曹征.上海展览业市场结构与绩效分析[J].上海企业,2005(4):45-48. 被引量:2
-
5董宝萍,马锦华.浅析上海会展旅游市场的发展[J].经济师,2005(8):124-125. 被引量:2
-
6舒莉.会展业发展的国际经验与启示[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5,12(5):28-30. 被引量:4
-
7李志华.德国会展业给我国会展业的启迪[J].北方经贸,2007(2):41-43. 被引量:18
-
8陈非,陈小鸿,吴娇蓉.上海世博会参观游客的集散对策[J].城市规划学刊,2007(4):98-102. 被引量:2
-
9盛婷等.上海会展旅游的发展研究.财经界,2007,(3):78-79.
-
10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主编.《中国会展经济发展报告》.2005-2007.中国经济出版社.
二级引证文献11
-
1傅冰.2010年世博会后上海会展人才需求分析[J].特区经济,2009(12):60-61. 被引量:5
-
2王晓东.天津会展经济现状分析及发展研究[J].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12(4):17-18. 被引量:4
-
3刘婷,符纯洁,韩雷.中国城市会展产业发展水平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1,27(9):106-109. 被引量:20
-
4王晶,李正东.世博后会展专业人才需求调查及分析——以上海会展行业为例[J].现代管理科学,2011(7):103-105. 被引量:10
-
5李涵.略论我们会展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J].企业家天地(下旬刊),2012(11):7-8.
-
6王晶,赵劲杰.上海会展行业从业者素质调查及分析[J].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3(1):84-88.
-
7马勇,李家乐.新常态下我国城市展览业发展的创新研究[J].城市观察,2015(3):5-11. 被引量:1
-
8贾岷江,甘霞.欧洲不同类型展览会的规模和国际化水平比较[J].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2016,23(2):52-65. 被引量:3
-
9杜煜菲,张丽,马怡然,王月,胡春波.地域文化对会展场馆建设的影响--以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为例[J].江苏商论,2017(6):11-13.
-
10李鹏,秦源.基于顾客价值的专业观众满意度量表开发与实证研究[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20,36(1):77-82.
-
1林新芳.论长乐市的旅游业[J].福建地理,2000,15(4):39-42. 被引量:3
-
2马艺丹.基于体验经济视角的文化主题酒店建设[J].商业故事,2016,0(19):15-17.
-
3《服务贸易100问》(之二)[J].国际市场,2010(10):64-65.
-
4耿宝江,王晓蓉.伊犁河谷生态旅游资源环境分析及评价[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6,22(2):115-117. 被引量:8
-
5罗仁宵.家电“假日消费”特点开始显现[J].家电大视野,2003(11):94-95.
-
6周雪忠,沈爱花.“工业旅游”学“德国”[J].地理教学,2011(7):24-27.
-
7张翠丽.青海自驾车旅游需求市场的调查分析及评价[J].学理论,2011(26):81-82. 被引量:1
-
8周翀燕.旅游度假地开发模式研究[J].海峡科学,2007(11):6-7. 被引量:3
-
9杨霞,徐邓耀.AHP法在旅游资源的综合分析及评价中的应用——以四川省巴中市为例[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19(4):128-130. 被引量:12
-
10彭咏虹.跨文化营销的有效沟通[J].当代经济,2007,24(08S):62-64.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