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04年夏季在太湖梅梁湾应用一种新型氧化铁/醋酸纤维素复合膜(FeO/CAM)对水体生物有效磷浓度(FeO-P)进行了调查和连续监测。发现水体溶解态(FeO-DP)、颗粒态(FeO-PP-)生物有效磷浓度与其总浓度在空间上有着相似的平面分布。在梅梁湾北部入湖河口附近生物有效磷浓度最高,随离河口或湖岸距离的增加逐渐减小,湖心区域的水体生物有效磷浓度差异不大。在观测期间,梅梁湾北部多数水域的叶绿素a含量较高,出现藻类水华现象。但在几个主要入湖河口附近叶绿素a含量并不是最高,尽管其水体生物有效磷浓度最高。在受河流输入影响较小的梅梁湾开阔水域,叶绿素a含量与生物有效磷浓度呈显著正相关性。在风浪引起的沉积物再悬浮过程中,水体生物有效磷浓度会出现短促的升高。结果表明,河流磷输入对河口水体生物有效磷浓度起主要贡献作用,而内源磷释放则是开阔水域生物有效磷的主要来源。在富营养的浅水湖泊中,蓝藻水华暴发可以通过改变pH值引发内源磷的释放。所研制的FeO/CAM膜材料能够用来监测水体生物有效磷浓度变化规律,并为湖泊富营养化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出处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S2期131-137,共7页
Scientia Sinica(Terrae)
基金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编号:KZCX1-SW-12-Ⅱ-32)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