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人民公安》
2005年第21期5-5,共1页
People's Police
同被引文献9
-
1赵胜营.进城农民工子女犯罪问题研究[J].法制与社会,2006(20):63-64. 被引量:14
-
2麻泽芝,丁泽芸.相对丧失论——中国流动人口犯罪的一种可能解释[J].法学研究,1999,21(6):123-134. 被引量:28
-
3同钰莹.对外来打工妹生活状态的分析与思考[J].西北人口,2001,22(2):48-50. 被引量:9
-
4刘传江.当代中国农民发展及其面临的问题(二) 农民工生存状态的边缘化与市民化[J].人口与计划生育,2004(11):44-47. 被引量:96
-
5陆正中.全社会都应关心“移动花朵”的健康成长[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5(3):66-66. 被引量:7
-
6王芳,吴晓丽,沈玉林,王惠凤.小学民工子女的自我概念和行为问题[J].中国校医,2005,19(4):345-347. 被引量:36
-
7刘传江,徐建玲.第二代农民工及其市民化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7,17(1):6-10. 被引量:220
-
8曾美芬.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制约因素及其化解[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7(7):90-93. 被引量:2
-
9段丽华,周敏.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1999,15(2):7-9. 被引量:24
二级引证文献34
-
1吴夏麒,马宇飞.社会支持网络理论视角下社会工作介入城市二代移民犯罪问题研究[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1(1):45-47.
-
2焦冶,凌萍萍.转移中的罪恶——新农村建设中的犯罪原因探究[J].理论界,2008(7):203-205. 被引量:1
-
3吴鹏森.“第二代农民工犯罪”:概念辨析与解释模型[J].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08,20(4):98-102. 被引量:19
-
4吕文峰.第二代农民工市民化面临的障碍及其消解[J].经济研究导刊,2010(23):46-47.
-
5李天婵.第二代农民工犯罪思考[J].企业家天地(下旬刊),2011(1):209-211. 被引量:2
-
6迟松剑.城市流动青少年犯罪理论分析[J].中国刑警学院学报,2011(2):28-31.
-
7韩志弘.我国二代农民工问题研究综述[J].消费导刊,2011(8):28-29.
-
8黄琴.二代农民工的生存现状分析及政策审视[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1(9):77-78.
-
9苏利荣.农民工子女违法犯罪原因分析及对策思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6):53-54. 被引量:1
-
10雷鹏,陈旭,王雪平,谢德光.流动儿童疏离感的现状、成因及干预对策——基于城市儿童的比较研究[J].教育导刊(上半月),2011(10):25-28. 被引量:4
-
1李运庆,余秀兰.民工子弟的消费与闲暇——以南京市一所民工子弟学校为例[J].学习与实践,2006(6):106-112. 被引量:1
-
2曾颖.令人崩溃的人生理想[J].跨世纪(时文博览),2009(7):7-7.
-
3马怀刚.民工的孩子在哪里上学[J].乡镇论坛,1997,0(1):41-41.
-
4梁玉.全纳教育视角下民工子弟服务机制的探索——以上海市浦东新区社会服务机构为例[J].青年学报,2014(2):46-49.
-
5胡于成.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子弟学校问题探析[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8(5):84-85.
-
6郑轶.消除歧视,关注老年人精神健康[J].中国社会工作,2011(23):46-47.
-
7盛蔚平.消除歧视 落实平等——浅谈农民工的权益保护问题[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5,4(6):91-93.
-
8孙金标.志愿者“暴走”为民工子弟募鸡蛋款[J].百姓生活,2012(4):64-65.
-
9修路遥,高燕.试析民工子弟学校教师的特点及其影响——以南京市C民工子弟学校为例[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9(3):32-35. 被引量:6
-
10深圳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消除歧视[J].晚霞(上半月),2009(3):38-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