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林业与生态》
2003年第9期13-13,共1页
Forestry and Ecology
同被引文献123
-
1郭瑞.基于游客体验的无锡花卉旅游发展路径研究[J].产业科技创新,2020(5):13-15. 被引量:1
-
2张迪.古人赏花如何观色、闻香、赏姿、品韵[J].新疆林业,2019,0(3):47-48. 被引量:1
-
3朱应皋,万绪才.旅游业国际竞争力定量评价理论研究——全球旅游12强(国)实例分析[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3(5):12-17. 被引量:25
-
4林玲.西藏色季拉山花卉资源与赏花旅游线路初探[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8,27(4):40-43. 被引量:5
-
5张鸿翎.中国花文化的自然属性及其人文内涵[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128-129. 被引量:6
-
6白茹冰.唐代牡丹文化初探[J].农业考古,2009(4):276-280. 被引量:1
-
7冯潮前.兰溪旅游市场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24(3):8-11. 被引量:1
-
8龙文玉.苗医苗药概论[J].贵州民族研究,1982,2(2):135-141. 被引量:8
-
9陈秀中,王琪.中华民族传统赏花理论探微[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1,23(S1):16-21. 被引量:24
-
10王赛时.古代的赏花习俗[J].文史知识,1995(11):52-56. 被引量:7
引证文献10
-
1倪伟,李荣华,周巍,王玮玮.浙江兰溪市兰花文化旅游业发展探讨[J].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09,6(8):19-22. 被引量:2
-
2钟扬,王力峰,王协斌.浅析兰花文化旅游开发[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9(3):111-111. 被引量:1
-
3刘加凤.文化审美视角下的花卉旅游市场开发与经营[J].陕西农业科学,2007,53(6):167-169. 被引量:11
-
4王琼.云南花卉旅游资源优势与发展策略[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96-98. 被引量:7
-
5赖启航.我国杜鹃花旅游资源特点及开发初探[J].北方园艺,2011(18):115-118. 被引量:4
-
6黄婧,张利科.基于CIS系统的武汉花卉旅游发展策略研究[J].宁夏农林科技,2014,55(1):90-91. 被引量:2
-
7韩冰,谷颐,胡雪.吉林省花卉旅游的资源优势与发展策略研究[J].绿色科技,2016,18(21):114-116.
-
8杨素丹,刘红梅,杨素婷.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花卉文化旅游开发策略[J].安徽农业科学,2017,45(5):179-181.
-
9张洁,张佳佳.基于多元影响效应的北方7省花海旅游区域差异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9,40(5):221-228. 被引量:2
-
10徐媛媛,周武忠,周之澄.中国花卉旅游研究进展[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24(6):98-113.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31
-
1莫春仁.基于农业与旅游融合视角的海南热带花卉园区发展初探[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0(21):81-83. 被引量:3
-
2郭莉缘,张磊,唐文韬.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花卉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及实施策略[J].大众文艺(学术版),2020(2):254-255. 被引量:4
-
3周武忠.中国花文化研究综述[J].中国园林,2008,24(6):79-84. 被引量:24
-
4程堂仁,罗乐,王佳,刘红梅,宋波,张启翔.贵州毕节试验区高山杜鹃产业发展战略研究[J].林业经济问题,2012,32(4):354-359. 被引量:6
-
5黄鹤平,牛燕芬,杨雪,靳松.校企合作提升云南花卉产业竞争力[J].现代园艺,2012,35(22):13-14.
-
6向宏桥.国内外花卉旅游发展模式研究[J].旅游论坛,2014,7(1):27-31. 被引量:32
-
7杨明艳,普惠娟,张宝琼,吴春燕.云南花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J].中国热带农业,2016(1):13-18. 被引量:12
-
8张晨,姜卫兵,魏家星.南京乡村花卉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湖南农业科学,2016(3):96-99. 被引量:5
-
9罗琳.基于RMP分析的武汉乡村赏花旅游产品开发研究[J].价值工程,2016,35(12):50-53. 被引量:6
-
10于晓英,陈己任,李炎林.杜鹃花文化及其在专类园中的展示方式思考[J].中国园艺文摘,2017,33(2):154-157. 被引量:1
-
1杨子昕,熊显林.论“气”在吴昌硕绘画中的艺术魅力[J].中华文化论坛,2014(5):106-109.
-
2林永潮.中国画的灵魂:意境之美[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1):164-165. 被引量:9
-
3张文祥.当代中国旅游审美文化发展探析[J].社会科学家,1999,14(4):71-75. 被引量:4
-
4郭成兵,David.马苙钧寄情葫芦丝[J].文化交流,2007(4):54-56.
-
5英良.“三友”与“四君子”[J].新长征,2006,0(10X):59-59.
-
6魏柏柯.浅谈“大三友壶”的创作[J].山东陶瓷,2016,39(4):43-43.
-
7江振军.解构与建构——当前文化比较这我见[J].思想战线,1997,23(1):35-36.
-
8朱野坪.“岁寒三友”傲霜雪[J].少年文艺(我爱写作文),2007,0(12):10-11.
-
9唐晓飞.旅游审美文化探索[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15(2):361-362.
-
10杨燕.黑白之魂的写意哲学:浅谈中国书法的意境之美[J].大观周刊,2012(9):51-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