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湖南某市,有一个以"下乡知青"为背景而开业的"柴火酒家"。食客纷至,门庭鼎沸,生意火红。"酒家"是以篱笆墙构筑的单层茅棚,占地千余平米,除大厅外,设有十七个"包房",总共可摆五十余席。棚内摆设和知青下乡年代如出一辙。饭桌是不上油漆的八仙桌,坐凳是杉木做的长板凳,连台布、门帘也采用知青下乡时的土织布为样式,菜缽饭碗质地土陶,更显昔时的穷酸苦楚。走进餐厅,满目疮痍而又饮恨无奈的情感立即涌上心头。抚今回眸,自然倍增对今天生活的热爱。为顾客迎来送走、结账送单、端菜送茶的服务员,个个身着绿军装、臂佩红袖章,加上胸前挂的毛主席像,腰间扎的牛皮带,脚上穿的解放鞋,整个是"红卫兵"打扮。因此顾客呼叫他们也一改宾馆、酒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