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工厂电气控制技术》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
被引量:1
出处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年第3期62-62,共1页
Journal of Luoyang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同被引文献13
-
1邓居祁,殷科生,张志刚.基于电工实习的学生能力培养[J].长沙大学学报,2005,19(5):118-119. 被引量:5
-
2束长宝,李新兵,王永华.“电气控制及可编程控制器”教学改革初探[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5,27(6):82-85. 被引量:35
-
3孙晓燕,刘正堂.构建创新实验教学平台的实践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25(4):489-491. 被引量:42
-
4李晓宁.现代电气控制综合实验系统设计[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4(2):64-66. 被引量:13
-
5夏锡全,杨海东,王君.机床电气与PLC控制教学实验装置的开发研究[J].自动化技术与应用,2008,27(5):57-59. 被引量:7
-
6陶彩霞,李若琼.基于PLC的非电专业创新实验的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8,30(5):71-72. 被引量:2
-
7郝俊青,张煜潇,刘宏伟.PLC在电工实习中的应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9(4):188-190. 被引量:6
-
8冯根良,郑青根.多层次电子电工实验教学体系建设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3):80-82. 被引量:37
-
9赵春锋,范小兰,林洁骏.基于MCGS的四层电梯仿真实验平台设计[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7):36-37. 被引量:17
-
10洪蔚.建立适应新时代需求的电工实习基地[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1,20(3):118-119.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21
-
1赵立辉,陈晓英,白锐,金凤.基于ControlLogix的实验室张紧辊控制系统设计[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3(23):48-50. 被引量:1
-
2刘炳良,朱琴.“双循环”实训模式的实践探索[J].时代教育,2014(6):8-9.
-
3刘炳良.高职院校电类专业“双循环”实训模式研究[J].科技资讯,2014,12(5):167-167. 被引量:2
-
4寇志伟,徐明娜,苏曦,马德智,李文军.基于PLC的变频器应用实训系统的设计[J].电子测量技术,2015,38(1):12-15. 被引量:9
-
5刘锡铃.应用型本科电工电子专业实验教学多模式平台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34(12):98-99.
-
6李振豪,廖中熙,崔瀛,肖君.电子工艺实习课程教学的超声波电路设计与实现[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32(2):86-88. 被引量:2
-
7李文军,寇志伟,陈杰,徐明娜,郭长青.基础配电与照明实训模块板的设计与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0(6):26-27.
-
8陈彦彬.基于N:N网络的光机电一体化实训装置改造[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6,14(1):121-124. 被引量:2
-
9寇志伟,马德智,徐明娜,李文军,陈杰.电工技术实训模块板的开发与应用浅析[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6(3):42-45. 被引量:2
-
10闫洪猛.PLC电工实习教学装置的研发摭谈[J].电子世界,2016,0(23):29-29. 被引量:1
-
1王莹.PLC在具有多种工作方式的系统中的应用[J].中华成功教育,2005(4):71-71.
-
2盛国荣.技术:从控制自然手段到被控制对象[J].科技导报,2006,24(7):85-88.
-
3王萍.景观设计须遵循自然辨证法[J].艺海,2008(3):133-133. 被引量:1
-
4付珑.可编程序控制器在剃齿机床改造中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23). 被引量:1
-
5林小峰.可编程序控制器集中控制输送料系统[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15(4):69-75.
-
6李军.扩展PC输入接口的方法[J].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13(3):47-50.
-
7段晨东,郭妍.可编程序控制器PLC在电池包装机上的应用[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18(3):102-105. 被引量:1
-
8薜新华,洪积庆,夏校良.可编程控制器(PLC)的应用和发展动向[J].杭州科技,1994(3):19-20.
-
9哈司乔龙.动物生理学实验教学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初探[J].中国科技博览,2012(20):218-218.
-
10高岩,崔景岳,郑均忠,李绍义.平八矿PC控制井下电机车运输信、集、闭系统的工程设计与研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15(S1):34-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