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时期先进青年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原因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36
-
1尚庆飞.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解决中国问题的大思路——五四运动80年后的思考[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1999,36(2):11-17. 被引量:1
-
2王颖.五四时期中国知识分子的探索与抉择[J].广东社会科学,1999(2):11-16. 被引量:3
-
3王先俊.“五四”时期不同思想派别的文化选择[J].中共党史研究,1999(2):45-51. 被引量:1
-
4宋玉忠.“五四”前后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原因探析[J].求实,2004(S2):21-22. 被引量:2
-
5龚书铎.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J].求是,1999(8):25-28. 被引量:2
-
6邸乘光.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历史条件[J].安徽史学,1999(3):63-66. 被引量:9
-
7陶季邑.五四时期国民党理论家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3,22(1):84-89. 被引量:10
-
8冯崇义.孙中山与五四时期的社会思潮[J].近代史研究,1987(1):60-80. 被引量:1
-
9郭圣福.五四时期国民党人对社会主义学说的介绍和研究[J].社会主义研究,1988(1):42-47. 被引量:6
-
10任建树.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J].史林,1990(3):36-42. 被引量:1
-
1赵军祥,家鲁.穿越重重的思想雾障──“五四”先进青年的历史选择[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24(1):35-40.
-
2王盛泽.做无愧于时代的建设者——五四运动90周年随想[J].红土地,2009(5):42-42.
-
3郝魁府.五四时期的主要社团组织[J].神州,2008,0(5):42-45.
-
4张福兴.李大钊遇害之谜[J].人民文摘,2008(2):43-44.
-
5时习之.纪念五四运动 宏扬五四精神[J].福建党史月刊,1999,0(5):10-11.
-
6刘德军,耿光连.历史的选择: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中共创建前的社会主义思潮述评[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42(2):21-25. 被引量:3
-
7田克勤.五四精神及其当代价值[J].复印报刊资料(思想政治教育),2009(9):22-25. 被引量:1
-
8陈弘君.广东人民的历史使命——从纪念五四和我大使馆被炸说起[J].红广角,1999(3):2-3.
-
9周燕.抗战烽火中的团旗[J].中华儿女,2007,0(7):34-37.
-
10丁三.“新社会的胎儿”[J].看历史,2008,0(6):41-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