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西方理工院校人文社科教育与德育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人文社科教育在西方的高校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分为学术部门与非学术部门二种教育途径。本文在回顾西方理工院校人文社科教育和德育历史、教育思想的基础上,介绍其内容、特点和组织途径,并就我国高等理工院校如何借鉴西方高校通过人文社科教育开展德育工作提出了看法。
作者
方巍
机构地区
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高教与经济》
2000年第1期33-37,共5页
Higher Education & Economy
关键词
西方
理工院校
人文教育
德育
分类号
G649.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89
同被引文献
12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6
1
赵野田.
国外高校德育的特点、发展趋势及启示[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84-92.
被引量:24
2
刘献君.
论人文教育与大学德育[J]
.高等教育研究,1996,17(4):49-53.
被引量:18
3
董小燕.
美国工程伦理教育兴起的背景及其发展现状[J]
.上海高教研究,1996,16(3):74-77.
被引量:50
4
方巍.关于美国高校德育的研究与启示[J].上海高教研究.1994(03)
5
(美)博 耶(Boyer,E.L.)著,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译.美国大学教育[M]. 复旦大学出版社, 1988
6
Boyer,E. L.,Levine,A. A Quest for Common Learning . 1980
二级参考文献
5
1
王伟龙.
1985-1992年高校科技潜力现状分析与评价[J]
.教师教育研究,1994,9(5):65-70.
被引量:2
2
宋振峰.
中国呼唤自己的贝尔实验室[J]
.科技导报,1994,12(10):39-41.
被引量:3
3
曹贵权.
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快捷之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95,16(8):35-38.
被引量:4
4
邓锐.
浅谈高校科研工作的校际联合[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95,16(10):37-38.
被引量:2
5
平凡.美国高校科学研究工作新的发展趋势[J]科学·经济·社会,1995(02).
共引文献
89
1
王秋莲.
树立科学发展观 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1):59-60.
被引量:2
2
张巨武.
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和谐文化构建[J]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2(5):108-110.
被引量:6
3
王劲松,韩平.
高校应实施人文素质教育[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5(4):71-74.
4
胡俊生,李期.
新时期大学生道德教育科学化有效化途径之社会学探讨[J]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1(4):99-103.
被引量:2
5
王香萍.
人文教育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J]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1998,13(2):107-110.
6
程勉中.
论工程素质教育中的伦理关怀[J]
.大学教育科学,1998(1):35-37.
被引量:1
7
尚鹤睿.
加强医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探讨[J]
.广州医学院学报,1998,0(6):28-31.
被引量:1
8
曹刚.
论应用伦理学的判例模式[J]
.唐都学刊,2004,20(5):55-59.
9
叶美萍.
浅论高等学校的创新教育与教师素质[J]
.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5(3):60-65.
被引量:2
10
梅岩.
关于新时期大学生德育教育的社会学思考[J]
.青海社会科学,2005(1):149-152.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12
1
刘淑萍,张梅英.
中西方人文素质教育的比较研究[J]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4):56-58.
被引量:4
2
宫麟丰,温景文,于长东.
中西方人文素质教育发展之比较研究[J]
.高等农业教育,2004(8):91-95.
被引量:8
3
何振海,王树林.
MIT人文教育的传统、特征及其借鉴意义[J]
.现代大学教育,2005,21(5):70-73.
被引量:9
4
何振海.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育理念的演进及启示[J]
.教育史研究辑刊,2005(3):79-83.
被引量:2
5
刘兆宇.
谈西方人文主义教育的嬗变[J]
.教育与职业,2005(36):21-22.
被引量:6
6
金燕,张秀敏.
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模式探究[J]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8,18(3):27-29.
被引量:8
7
张楚廷.
素质教育是通识教育的灵魂——兼论我国高校素质教育之走向[J]
.高等教育研究,2008,29(7):6-10.
被引量:45
8
何跃,李晓萌.
国外理工类专业人文素质教育研究综述及启示[J]
.高等理科教育,2010(1):103-106.
被引量:17
9
张悦,牛枫.
国外一流理工科大学发展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发展启示[J]
.经济研究导刊,2011(3):272-274.
被引量:5
10
别敦荣,李晓婷.
麻省理工学院的发展历程、教育理念及其启示[J]
.高等理科教育,2011(2):52-60.
被引量:41
引证文献
2
1
陈晓雁,郑晓鸿,陈少强.
西方理工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模式及其启示——以麻省理工学院为例[J]
.理论观察,2014(11):138-140.
被引量:2
2
王婉丁,牛耕.
我国理工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建议[J]
.中国包装,2015,35(12):63-66.
二级引证文献
2
1
章昌平.
国内外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研究与实践探析[J]
.教育与教学研究,2017,31(11):1-7.
被引量:7
2
王海波,李金凤.
慕课背景下理工院校人文课程线上线下教学模式构建[J]
.教育评论,2018(4):137-141.
被引量:11
1
闵佩珍,蔡江川,熊宏俊,钱振林,王龙峰,罗明.
以“两课”为中心的人文社会科学系列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18(S1):77-80.
2
张少杰,邓江玉.
实施素质教育 培养新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J]
.黑龙江高教研究,1998,16(5):34-36.
3
王铭莉.
人文社科教育在高校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J]
.青海社会科学,1998(5):20-22.
4
袁晓建.
理工科院校加强人文社科教育的必要性[J]
.交通高教研究,1996(4):15-16.
被引量:2
5
邓成超,彭熙.
理工科大学生必须加强人文社会科学教育[J]
.兵工高教研究,1997(1):41-45.
6
王铭莉.
培养高质量人才,必须强化人文社会科学教育[J]
.学海,1998(5):81-83.
被引量:1
7
韩世强,陈秀君.
人文社科教育及其实现途径探索[J]
.宁波经济(三江论坛),2004(5):36-37.
8
李立国,石邦宏.
美国高校人文社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23(3):59-64.
被引量:14
9
林发诚.
工科院校应注重人文社科教育[J]
.中国电力教育,1995(3):14-16.
10
邓成超,彭熙.
理工科大学生加强人文社会科学教育的理论与实践[J]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1996,23(S1):10-14.
高教与经济
2000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