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现代管理科学》
2000年第6期21-22,共2页
Modern Management Science
同被引文献10
-
1杨生恒.居民储蓄当前扮演的角色[J].光彩,2003,0(4):12-13. 被引量:1
-
2包群,阳小晓,赖明勇.关于我国储蓄—投资转化率偏低的实证分析[J].经济科学,2004(3):35-42. 被引量:20
-
3范德胜.经济转轨时期的中国储蓄和经济增长[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5(3):18-22. 被引量:1
-
4陈夏钢.高储蓄率是非说[J].时代金融,2005(7):18-19. 被引量:2
-
5施雯.我国居民预防性储蓄研究[J].江苏商论,2006(1):144-146. 被引量:3
-
6李扬,殷剑峰,陈洪波.中国: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研究[J].财贸经济,2007,28(1):26-33. 被引量:70
-
7(美)鲁迪·多恩布什(RudigerDornbusch)等著,范家骧等译.宏观经济学[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
-
8骆波,李玉青,卢智峰.储蓄转化为投资的金融政策探讨[J].金融科学(中国金融学院学报),1999(3):39-42. 被引量:2
-
9胡朝晖,何建武,蒋周文,王书伟.对中国高储蓄率的思考[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2(11):6-9. 被引量:4
-
10黄伟,杨作书.对居民储蓄超常增长的理性观察[J].经济论坛,2004(8):16-18. 被引量:1
-
1邓采玉,练镜溶.商业企业“四放开”与金融机制转换[J].新疆财经,1993(1):38-40.
-
2丁静,祖述勋.我国贸易顺差持续扩大的内因探微[J].商业时代,2009(25):44-45.
-
3籍志坚.金融激活农村消费的调查与思考[J].吉林金融研究,2010(4):41-43.
-
4郁欣.梁舜钧:“生活变得格外忙碌”[J].电子商务,2000,1(8):65-65.
-
5华南城欲做深圳会展业“二板”市场[J].中国包装,2006,26(2):115-115.
-
6刘耀平.加强信用建设 实现银企双赢[J].决策与信息,2004(9):51-52. 被引量:1
-
7刘煜辉.应付国际金融危机的中国对策[J].中国金融,2008(21):56-57. 被引量:5
-
8蒲勇进,王傲.进入美国,华为需要更多“智慧”[J].对外经贸实务,2011(10):80-82. 被引量:1
-
9蒲勇进.进入美国,华为需要更多“智慧”[J].科技智囊,2011(7).
-
10赵建荃.释放居民购买力须让高储蓄“降温”[J].民族经济与社会发展,2005(10):29-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