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瞭望》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0期7-8,共2页
同被引文献10
-
1韩俊.关于增加农民收入的思考[J].新视野,2001(1):31-34. 被引量:45
-
22002年《宝鸡社会科学》1—4期总目录[J]宝鸡社会科学,2002(04).
-
3王梦奎.世纪之交的中国经济[J].领导决策信息,2000,0(1):14-15. 被引量:3
-
4陆学艺.农村发展新阶段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关于开展以发展小城镇为中心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运动的建议[J].中国农村经济,2000(6):4-13. 被引量:49
-
5范剑平,刘国艳.我国农村消费结构和需求热点变动趋势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01,22(1):46-52. 被引量:57
-
6谢恒.稳定增加农民收入: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源[J].山东社会科学,2000(6):30-33. 被引量:7
-
7顾海兵.中国经济的市场化与非农化纵论[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1(2):23-28. 被引量:8
-
8刘志强,靳永慧.内需缘何屡刺不旺[J].经济研究参考,2001(39):17-17. 被引量:1
-
9陈鸿.“十五”期间应高度重视农民失业问题[J].南方经济,2001,30(10):74-76. 被引量:3
-
10蔡兵,陈鸿.我国农民失业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对策[J].岭南学刊,2002(5):57-61. 被引量:7
-
1李永生.水果的增收空间还有多大[J].中国果业信息,1999(5):4-5. 被引量:1
-
2李雅丽,王宇,刘晓洁.新形势下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分析——以安徽省太和县为例[J].绿色科技,2010(1):11-12.
-
3李显胜.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不断增加农民收入[J].青海统计,2006(5):20-22.
-
4程展.工信部:工业转型升级要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1(8):84-84.
-
5王连球.发展现代农业的障碍及对策[J].中国国情国力,2009(3):33-34. 被引量:1
-
6郝春和.跨世纪的中国农村非农产业与工业化进程[J].新视野,1999(6):47-49.
-
7高新才.试论农村工业与城市工业的协调发展[J].科学.经济.社会,1992,10(2):49-52.
-
8卞训超.论城市工业与农村工业的协调发展[J].江苏经济探讨,1998(1):44-45.
-
9邹凤岭.乡镇工业与城市工业一体化发展[J].江苏企业管理,1990(10):37-38.
-
10韦宁.突出技术创新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J].企业技术进步,2006(4):12-12.
;